書蠹物語 001

2009101610:00
書籍的老饕,也可稱為書蟲、書蠹。其心目中堪稱美味珍饈的書籍,究竟是如何去判斷選定的?粗略去看總有兩種心態:實用的態度以及珍藏的態度。實用的態度當然是用作進食的精神食糧,而珍藏的態度就比較複雜。
 這裡暫不談閱讀的選擇,而傾向以藏書為重心。為何而藏書?多數人不是為了增進知識或研究學問而長年購書典藏,因為生有涯而知無涯,不能遍讀天下之書;但還是繼續買書,堆得家中無處可放仍不打算罷手,這類書癮難治的人最多,除非不得已,否則上街一定先看看有沒有書可買,而不是有沒有菜?以我個人的愛好和多年和書籍建立的關係來看,加上其他同好的經驗,考量的因素如下:
 首要是歷史因素:版本。第一重視的是年代久遠的版本。然後重視是否為第一版第一刷。尤其是圖書裡的插畫,往往是值得注意的。在第一版第一刷它用畫家原稿製版,失真小,能真實記錄原作風格,故收藏價值較高。第二要注意發行量。發行量和存世量成正比,“物以稀為貴”,因為遷徙、戰爭、災害等原因,能存世的書籍很少。如發行量很大的書籍,存世量也就大。三要注意書籍內容與題材。題材內容意義越重大越獨特,收藏價值也越高。經典文學書籍,如果配合了當代名家的繪畫,雖然同類書籍反覆被印刷,但若以珍品方式製作,印刷裝幀精美,收藏價值還是很高的。題材,在中國線裝書裡經史子集中,最受歡迎的是子集類,它們的印量和存世量相對更少;而近現代舊書,則以那些具備時代性之文化意義的圖書最為看好。藏書一定會考量古董書,收藏時一定要注意封底的版次和印次。

 第二注重的是書籍本身的物質因素:紙張、印刷。紙張,越輕的書越好。現代之銅版紙印刷(彩色頁)的書籍過重,且容易遇潮而黏著,要特別注意其製作手續是否趕工而未徹底乾燥(上滑石粉),在台灣潮濕的氣候裡要特別注意。要經常翻閱,保持乾爽。如果是以圖書書(畫冊或古董連環圖畫書)為主的藏書,要注意木刻價值高於石印,石印價值高於鉛印。木刻版本又是用的套色印刷,價值更高。

 第三是掌握國際古書展的訊息。當前最具水準與規模的展覽有「國際古董書商聯盟」(International League of Antiquarian Booksellers)兩年一次,輪流在歐美重要城市舉辦的「ILAB書展」、英國的「古董書商協會」(Antiquarian Booksellers’ Association)固定每年六月、十一月在倫敦揭幕的「ABA書展」,以及「美國古董書商協會」(Antiquarian Booksell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每年二月、四月、十一月展開的「ABAA書展」。這些都具參考學習的價值。這類書展和國內的「臺北國際書展」性質不一樣。是由具有特殊收藏、品味的個別書商與具有藏書嗜好愛書人的聚會。古書價值的判斷,對於藏書家個人而言,書籍要契合本身的藏書方向 - 大凡以興趣為主。若以投資之想法去看藏書者必須判斷藏品的稀有度,衡量財力,再審慎購買。若要參加古書拍賣,必要先做功課,參考拍賣的廠商的書籍目錄,再作判斷。

 第四要充實關於書的製作之知識。尤其以西方古重書而言。更要了解(1)書寫媒材演變和(2)裝幀方式演變。(3)圖書之插畫製作
  古時候之兩河流域的泥版與木材是最早的書寫媒材,而古埃及時以莎草紙,及使用蘆葦來當主要材料。羅馬時代,蠟版出現,最早是用來記帳,等到裝訂技術較為成熟後,才開始記載文學創作。中世紀是教士在羊皮紙上抄寫經文、典籍的時代。到十五世紀,印刷術傳入西方後,經由古騰堡的推廣,才漸漸取代了人工抄寫的方式。在中世紀時的書籍,書皮有用金子、寶石、銅來裝飾的。書皮的裝飾,到中世紀晚期出現了皮雕書板的裝幀技術,有豬皮和羊皮、牛皮。文藝復興後,精品書的裝幀技術開始發展,有藏書家與藝術家合作來為自己的藏書裝幀。書的裝幀就像時代的服飾,可以說明其書存在的年代,展現藏書家獨特的品味,具有視覺觀賞的美感。
 西方圖書裡的插畫旱期是用木刻版書。十四世紀時,則興起銅版畫,其圖案是用美柔汀法之細針刻出,線條細紋清楚可見。十八、十九世紀開始發展了酸液腐蝕銅版 - 凹版畫。接著又有其他製版方式如絹版(孔版畫)及石版畫等。在1970年代以後有照相製版,而現代大部分是用印刷網點製作而成。

第五要了解保護書籍的方法。能列為有價值的圖書都是昂貴的。因為講究製作,人工投入的份量重,是沒辦法價廉物美的。因而保護藏書是愛書人的必要能力。書籍的保護方法也值得深討:
  預防法主要是防塵、防水、防蟲、防曬。西洋古書方面,在書剛製作好的時候,有用浮水印、毛邊、燙金來達成這項任務。在一個大水缸中倒入多種顏色的油,拌完所需圖案後,將書密合,書脊朝上平放浸入缸中,讓書頁的側面均勻沾到油脂,產生防水的效果,這就是浮水印。好的操縱者,可以讓浮水印產生孔雀羽毛般絢麗、勻稱的圖紋。
  毛邊效果,就是在書製成後刻意不裁切,這樣做亦可達到防水效果。燙金則是在書開合的地方燙上一層薄薄的金,可防水兼防塵。但這是書匠的工作,需要專業技術。
  取用法是平常從書架上取書時,不要用手指將書「摳」出,要將食指伸到裡面一點的地方,再用大拇指與中指將書取出。書看到一半時,不要將書頁朝下蓋放,久了以後,書本容易掉頁,應隨時闔起書頁的習慣(至於折書頁、安插書籤是個人習慣,也會影響書的品相,最好不要折頁,而使用書籤時若長期不用該書,也要取出不可久置)。古董書的插畫不能用手碰觸,因其畫面之色彩會因手汗造成褪色。書接受陽光曝曬,表面會褪色,要注意保持藏書處避免陽光照射。

以上是較簡略的相關心得,每個人對書籍的價值觀不同,但如果將之視作專業的領域,還是存有共同的通則,能流傳久遠的圖書也然有其道理,至於價格的問題,像古物收藏一樣難有公定的價格。這就要看經驗了,一時也不易說清楚。有人割愛而賣,有人因愛而買,供需並不是市場能規定的,還是在於愛好者彼此的協調。出高價當然可以順利買到所要的東西,但也不是萬靈法,還是以愛書者自己的考量為判斷。是不是合乎價格及心理需求的比值,多少還以書籍的存世量和書籍本身的意義來併同考量以作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