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創作 < 未完成 > 的探討 - 創作省思 03/99

2012090500:23
我之創作 < 未完成 > 的探討 - 創作省思 03/99

記得小一時第一次在課堂上畫畫,老師就發紙給我們自由畫。本以為這是發揮"專長"的時候,振筆就不停地揮灑,全班我最快畫完.我畫的主題是:生氣的人。我興沖沖拿給老師看。
但沒想到老師劈頭就一句話,你畫的是什麼鬼東西? 漲紅著臉、嘴又大歪又歪, 哪有人長成這樣子的? 全班哄堂大笑,使我羞愧無比,然後斥回翻後面重新畫過。這真是人生首次莫大的打擊。其實這幅畫我很盡力用心想要畫好。這繪畫事件,讓我成為班上同學的笑柄,好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敢放手去畫,甚至於除了美勞課必須畫以外,也很少把畫畫當成平日的休閒。

雖是打擊,可我畫畫總喜歡畫在變化中內容,對於最終一幕總不關注。一開始是下意識的,只是照我的心去畫。因此,我總改不了畫到一半就改弦易轍的作法,畫好的畫,可能是因為塗塗抺抺而太過厚重。按步就班程序化的繪畫總不適合個性。往往畫的結束是因不可再畫下去了,否則紙都要刮破。很多時候我大手筆更改畫面,能擦掉的我擦掉一大半,畫的速度沒變慢,只是畫得更辛苦,也不想因為受挫就隨意了事,若要畫,我還是堅持努力地畫,只是少掉了自由,增加了考慮,漸漸也失去真趣。

"生氣的人"在我當時的理解, 就是要畫出怒髪沖冠的樣子,雖然現代人少戴帽了,我畫的是戴羊毛扁帽的父親,那是他平常戴帽的樣子,他喜歡生氣,但大多是大聲說話或對自己生氣,不了解的人還是以為他向著別人生氣,然後他生氣時,會罵些無關緊要的話,但聽起來不是很舒服。儘管我想表現的是他生氣中的樣貌,但似乎畫人像畫大家都認為要畫最完美的一面,那在生氣時間中變化的面容,很多人都不願看到的。以常人眼光看,畫作本就是用來裝飾的,表面美美的就會給人家舒服去看的作用,我畫圖卻往往逃避這種狀態,認為那有什麼好畫的呢? 誠實地畫出它變化中的樣子不是更重要嗎? 自此我知道這一定不討好,但人有必要為討好人而畫畫嗎? 或者,畫自己不關心的畫? 如果非要這樣才是繪畫的唯一手段,我自小就不願這麼做,因我不想畫我感受不到的畫。這就是我個人的"未完成"繪畫美學的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