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4A - 看電影,你夠殘忍嗎?

2009092410:00

  

 這部電影,數位3D電影 -絕命終結站 4。很絕的電影。要用什麼辭彙來形容這電影呢?恐怖嗎?殘酷嗎?還是病態?或者真他爹爹的搞笑?這類電影從來不曾吸引我,是立體電影效果吸引了我,所以還多花了錢 (NTD 340)去享受視聽的折磨
 立體電影不是沒看過,三十幾年前台灣就曾拍過一部立體視效的電影 – 千刀萬里追,至今印象深刻。千刀萬里追是台灣首創立體電影,由張美君導演,20.02.1977. 台灣首映。這部武俠題材的電影片名取得很好,主角是白應和譚道良,當然在電影裡的立體效果是強調刀劍的視覺幻相,至於劇情倒是很簡單,是關於明朝東廠太監的故事,可能是立體的效果不錯,超過了電影情節,所以故事說些什麼卻都記不起來。
 
 那時候的人比較土吧?電影裡的效果太逼真了,刀或劍穿出銀幕指向觀眾席,只見前幾排的人頭閃躲,提增了觀看的趣味。弓箭射來的效果也很有趣。但這些有趣卻佔據了太多的欣賞空間,反而讓電影本質失色。
 我看這部絕片,感覺也是如此,這類電影完全是娛樂片,以片中人物之慘死為娛樂,真的是人性的變態,人性中真是存在著難以理解的殘酷,看了電影是很想笑,可想到這些都是血腥畫面,骨子裡潛隱著人之嗜血的本性,就會很不舒服,笑不起來。
 
 以前我聽過這系列的電影,前三部我都沒去看。即使在出租店見著也不會租來看。絕命終結站 1 ( 港澳大陸譯為:死神來了 )(Final Destination)是2000年就上映的第一集,傑夫裡·偉迪克(Jeffrey Reddick)編劇,原是美國電視劇《X檔案》的後備劇本,其後被黃毅瑜改編並以電影形式推出。劇情是這樣的:在2000年,有40名師生乘180航班到巴黎參加畢業旅行。在飛機起飛前,其中一位男學生Alex預見飛機會發生意外,機上無一生還,其後他跟另外5名學生和1名女教師被趕下機,結果飛機起飛不久真的出了意外,全部乘客罹難,而這當初被趕下機的7人在意外後接二連三地順著次序死去...(節錄維基百科的介紹)。
    
 後來電影公司推出續集,更在2006年推出第三集。
 (Final Destination 2)在2003年公映。大衛·R·艾理斯(David R. Ellis)執導,A·J·庫克(A. J. Cook)和艾麗·拉特(Ali Larter)主演。電影首周票房就達到了16,017,141美元,在同期電影裡排名第二位,可見人們喜歡看這類電影。《絕命終結站 3 》,則在2006年推出。仍是由第一集的導演黃毅瑜(James Wong) 執導,瑪麗·伊莉莎白·文斯蒂德(Mary Elizabeth Winstead)和賴安·梅裡曼(Ryan Merriman)主演。這部電影預算僅為25,000,000美元,而全球票房就達到了113,270,608美元。的確很賣座 。
 今年的《絕命終結站 4 》(The Final Destination 4)未上映則先轟動,原因是片中人物死法過於悽慘逼真且多樣,差一點遭到新聞局電影處下令修剪,但在電影學者專家和社會人士複審投票之下,以免除修剪的限制級的分級得以上映。此片為第二集的導演大衛·R·艾理斯和編劇Eric Bress 執重拍攝,並且製作成3D版本放映。這可是血腥到觀眾的跟前了。這一集劇情和前三集都無關連,主角換成一批新生代演員。電影本事主以尼克(Nick)(博比·坎波飾)為中心,他是一個能預知意外即將發生的人。他警告他的朋友關於其預測的災難,因而週遭的人逃過了這場意外災難。可是最終死神仍沒放過這些一時逃過死亡的人。
 其實劇情是很無厘頭的,全看片中的創意死法,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製作飽含創意,除了肯定其創意之外,真不知該去肯定什麼?或許知道人命生而就會有死亡的一刻,不願瞬間慘絕乃不必強調的通性,看這部電影最好不用藝術的眼光,鏡頭沒有垂死的天鵝,人在電影中被命運擊殺逃無可逃,死得比菜市場裡的雞鴨魚豬還要慘恓,你們要是去看了,就會驚訝原來人性裡真的是殘酷的。因為看的人還是眼睜睜地看下去,而且還蠻痛快的,怪哉!

附註:喜歡這類電影的,建議還要去看3D 效果的,看一般的版本,肯定差太多了。雖然,立體的效果還是有點不自然,總覺得空間感過於刻意突顯,免不了區分了幾道的平面屏風的視覺感,和我們視覺的立體比較,仍然是壓縮後的空間視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