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網路世界在真與假之間,但還是可能假戲真作.
因為會有情緒因之浮盪,一進入這個世界如果不能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就已然入迷了.
這是一種角色認同問題,後心理分析學派大師拉康知名的”鏡像理論 ”也可運用在此,拉康的這項著名學說,簡單解釋是指明人首次認識自己,見到自己的面貌是透過鏡子的虛像,引申此看法成為一個論點,那就是說吾人認識的”我 ”,是透過人群社會價值觀反射下的假相,面對銀幕一久,遠端的一切可能形成一種價值,催眠你,異化你.慢慢的,你就變成了網路世界想型塑的那個小型的”我 ”,再進一步,你沒能逃脫出來,這個小的”我 ”,可能就變成了大寫的”我 ”,替代了真實的”我 ”,地圖日記也可能如此,所有的部落格都有這種效應.
紅樓夢小說名叫”風月寶鑑 ”與此”鏡像理論 ”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它帶有更濃厚的佛家生命哲理,像金剛經說的道理,人生如夢幻泡影,十幾年前很愛談這些看似揭露真相的說法,可現在有點年紀,雖覺有理,但已經不想經常掛在嘴上和人討論了.為什麼呢?只在於說,看這麼透徹,也就什麼也不想去嘗試探索了.就像坐禪一樣,犯了枯木禪而不自覺,可怕.
老敏也憶起三十歲左右的人生態度,凡事很認真,常會告訴小朋友,作事情要認真點,不能馬虎.我想這也是下意識一直提醒自己,因為我就是個性太隨興了,以至於經常錯過該把握的時機.現在覺得那時真的犯糊塗,小孩只是小孩,幹什麼要加諸太多的外在價值之束縛呢?一旦我反省過後,我就很少對小朋友說這些不著邊際的訓誡.
想到這,就份外覺得中庸之道是特別有趣而樂觀的.也很能保身.凡事的想法作為不能過於激進,還是老話:難得糊塗.即使當個差不多先生,只要不傷害他人或自己,也沒什麼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