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正一派道士譜系」摘要

2007070113:15

「臺灣北部正一派道士譜系」摘要             

    勞格文從劉枝萬關於醮典研究的論文中,引起了探討台灣北部正一派道士譜系的研究動機,從其所掌握的三個部分的資料:一是劉枝萬的幾篇論文;一是道士在法場及醮典中所召請的祖師;另外是勞格文的老師朱 燦道士所知道的流傳於道士間的掌故。展開田野調查並將調查延伸到大陸,透過分析求證,期使整個道脈之演變傳承能夠明晰呈現。

劉枝萬博士在關於松山醮典的論文中,介紹了北部道士兩大派系:劉厝派與林厝派。其兩派譜系由法學者勞格文(John Lagerwey)在本文中探討。劉的諭文中指出:劉厝派來台祖先為劉師法(1644年由福建漳州來台),林厝派開台祖林章貴(號演達,1820年左右由詔安來台),在枋寮村(今之中和)創立威遠壇,傳給金迎,再傳科選,而選傳清江(翀庭),江傳心婦。而後心婦另在台北也設一道壇。而劉厝派的傳說,林厝派初來台時並非道士,而是在劉厝派擔任香辦的職務,因而漸漸熟悉其程,自習科儀才學會了而自行開設道壇。但這傳說是否為實?勞格文在此論文中逐一揭示。

誰是劉師法?

  劉師法,祖藉南靖,來台定居於淡水。朱道士指出兩派使用的<宿朝>科儀中,祈請的祖師有:李洞陽、劉古泉、劉守心、劉玉玄。透過勞格文訪問朱道士漸次追索系統,而有以下關係:

邱金滸 - 黃金興(法真) - 黃觀開(合耀) -

劉金凌 - 黃金興

-          黃觀海 (黃乾,號合發)-  

黃係來自饒平的客家人

祖藉饒平是否也是客家人?

 

劉金鳳 - 劉朝宗(真源,宏達) - 劉國賢

                                                        - 劉國渙

                                                       -朱傳斌(大通)-   燦(太輝)

來自南靖的劉國煥家族後來完全取代了祖藉饒平的劉氏家族。

據邱望乾(劉金滸弟孫)說:

劉清風(劉師法、劉嗣法) 邱金滸

劉林兩派派詩:

劉厝派   興、良、明、應、德、金、真、合、太、和

林厝派   忠、正、演、金、科、翀、漢、通、玄、蘊

林厝派的探討,查訪林昌桐

勞格文從饒平黃崗沿海一帶開始田野調查

大陸夏校(昔稱寨後)坪溪(彭溪)一帶的訪查

劉厝並不是客家人,是潮州人。

20  林榮練

21  林欲東(錦真)

22  林汝 夯,

江道士的資料:祖師 劉古泉、劉守心、劉典清、劉玉玄、張百二、張茂賢、張雅哲、江法耀

天師教傳承地區:官陂、霞葛、秀篆

混元教傳承地區:太平、浮山

 

從道壇的佈局及「入壇」停留位置去比較

江道長強調「外壇」與「中壇」的不同:

康元帥(北斗)> 地戶 (南斗)> 老君(天門)

「安龍神」儀式:

江道士是先開光,後起鼓。台灣朱 燦道長則是先起鼓,後開光。

林/劉二派的結合是否就等同於客家道教醮事科儀和驅邪儀式兩大不同傳統的結合?

三點相近之處:

1 在授職儀式中,授職者要在疏文上蓋上食指的指印。

2 朝笏上綁著一條毛巾。

3 安龍神儀式中,作一條米龍,上面供放三十六碗食物。

台灣北部道士和福建某些地區-如龍巖、山格、金山及廣東饒平等地,都稱其傳承與三奶信仰有關。而客家平和的兩名道士及詔安客家的江姓道士都認為三奶派的儀式並非正派的儀式。

結論:

  現今台灣北部所見的道教科儀很可能是1820年由林厝祖先從南陂(詔安)傳進台灣的。香辦的傳說可是說是林/劉二派合作之初的一個變形的回憶。

 

我的問題:

  在勞格文的這兩篇文章,似乎仍未能完全解釋兩派的傳承。可能是因為在調查過程中,因時間過於倉促,或因多為記憶所言,在譜系上未能提出明確的證據。仍有延續研究的空間。但這兩篇論文在補充台灣道教史的史料上,有很大的幫助,也提供了道教研究的後進者很有用的研究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