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個年輕的大學詩社辦理個辯詩大會活動。這讓我感到新奇,要如何辯詩呢?據說活動主旨在辯論什麼是好詩?也在替自己所喜愛的好詩作辯護。這讓我覺得更加不可思議,詩並非普遍的真理,是愛她就不必說道理的,如何和非此道者對辯呢?何況活動中還有判官作勝負的判斷,簡直就像是世紀官司一般 - 這是依據主辦者所言,我雖好奇,但我也可預言這一定是個不了了之的官司。
在老敏的看法中,喜愛誰的詩或喜歡某一首詩某一類詩,純屬個人化的價值判斷,那是扯不上理性批判的,就像有人極愛吃臭死人的臭豆腐或者是腐爛幾分的鹹豬肉,那可是他的個人愛好,非此道者莫論好壞或恰當,詩也是訴諸感官的載體,更有幾分形而上的寓意,甚至於神秘主義的傾向,是藝術的而非可丈測的,光是詮釋欣賞都難週全,何況得剖析辯論?
當然在台灣這無詩的社會,有人肯投入精神辦這樣的活動已經很難得,在精神上應給予支持,但在我的認知裡確以為這是吃力而不討好的,除非,就只是想辦個關於詩的活動,而作活動廣告的宣示,否則在這"辯詩大會"的意義上,薄弱而蒼白。
台灣曾經出現很多現代詩人,當然,詩人不是職業,就和知識份子、文人之自稱或他稱,純作自詡也沒什麼其他可以標榜的,無關乎榮耀否,就是一群在精神生活上的能掌握自我感覺而不至於迷失的人,群眾也沒很認真看待,也沒有什麼熱情相待的,所以,生活在詩意中的人,根本就不用在乎詩有什麼普遍價值的必要性,也就是說詩之於個人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根本上便無需座對相辯的,如果硬要去辯,那不是和辯禪一般,沒有當頭棒喝就沒什麼機會能夠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