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不欲人知,這點傳統美德已漸被人遺忘。常思考古人為什麼要強調為善不欲人知?或常有善人以無名氏捐獻?這其中必有深厚的意義。
善行之可貴在於無私,如果在行善之前先想到對已身有什麼好處,才考慮如何行善?已經超出了善行的純粹,施善之前精打細算,而不是量力而為,也就成了相當於買賣的行為。
也許古人認為善念之初心萌發是很重要的,越單純則越真,只有為善之盡心盡力是第一要緊的,除了實踐善行之外並沒有別的附帶條件,這樣的為善才能真正稱之是一件善行。要是摻雜了別的互利行為,反而染雜了善行本身,藉施善而順便圖利,就善行之因 - 一種不幸或遺憾,藉這讓人同情的因素,而增強非善功本身之利益,則都可以視為偽善。
基於人飢己飢人溺已溺,真心真情去幫助,當然不必再談什麼外加條件。談了條件就不是善行,就好像說銀行業者絕對不敢說自己是慈善家,凡行善者有將本求利的想法,就不會是善行,甚至想在其上利上加利的,那就儼然變質。
當水災發生後,即有不少人打著行善的大旗,實則就想利用人們的同情受難的善心,為自己的生意或事業,設計一些捐款活動。諸如網路上點擊公司或店家一下,就捐一元。且有上限,每個人不得在某時間以內點擊二次以上,全部活動累積至若干點,比如一萬點(在網路上很容易就達到這低額的點數),便停止此活動。也就是說這善行活動老早就設定在花少錢而賺大商機的想法。這就是一種偽善。
近日有一些出現在網路拍賣的活動,明明就是想拍賣賺錢,卻以慈善拍賣來包裝,雖然該活動表明拍賣所得之一半捐獻災戶,但其用心是相當可議的,不就是利用參與投標者的善心,去追高拍賣品價格,得到更高拍價,競標者往往因善心不落人後的心理競逐投標。眾人抬高了拍賣品價格之後,當然,賣主就得到很大的利益。提供拍賣品者絕不吃虧(事實上這種慈善拍賣品起價都是不合理地-高)。這類路人皆應知的司馬昭之心卻有很多人不明究理,助長了這類偽善之行。
行善就是行善之純粹行為,人們行善怕被人週知而有沽名釣譽之譏,行善往往極為低調,可前面說的偽善行為,比之沽名釣譽者更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