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影院正上映的 Avatar ,耗資將近新台幣一百億元打造,可能創下今年全球最高票房的超人氣的科幻電影。阿凡達即是「阿梵達」,中譯只一字之差,按原文是一樣的。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在還沒談電影之前,先探討一下 Avatar 阿梵達。
「阿梵達」(avatar或avatara,梵文:अवतार,讀作avatāra)出自印度婆羅門教神學思想,根據基督宗教團體編撰的世界宗教參考辭書《神學用語手冊》(東南亞神學院協會出版) 裡則譯作「化身」。佛光出版社所出版的《佛光大字典》譯作「權化」,認為「權化之思想,印度自古有之,…為神憑其自身之意向,以一種遊戲之姿態化現於世…此為一神教與多種信仰形態之調和,即唯一而絕對之神以各種形態化現於世間。
從字面上去解析。阿梵達AVA 的意思是『由上而下』『降下』;TARA 的意思是『橫越‧橫跨』或是『通過』。印度人(Hindu)神話哲學中阿梵達的意思是在這個行星(地球上神聖的生物(提婆)或至高的生物(薄伽梵,Bhagavan)的體現(Incarnation,透過身體呈現的力量)。意即,經過人性到達神性的轉化。) 阿梵達是一種替身,其實就是色相肉身的代表,靈魂和能量會在一個個阿梵達裡流浪以及經歷人世種種的生命劇情。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阿梵達乃是考據了以上的說法,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只是一個阿梵達,利用這個阿梵達來進行我們的人生,而我們的靈魂和能量不斷的在不同的阿梵達(化身)裡,化為種種的生命型態經歷一生。這個看法,與佛教唯識論的主張符合,和流轉於六道輪迴的原理一致,阿梵達是阿賴耶識所結合的生命型式。
淺顯地說,阿梵達是一個靈性存有附著於生物體(有情-生死之物),作用於生存歷程。在時空中活動,透過生老病死歷程以追求此生命的目的。以各大宗教的見解來看,佛教自證的部份,即是透過人性以求佛性;基督宗教,則是從人性中與主合一,以達神性。故而可稱此過程就是阿梵達。平常心去看,則可以理解為一個活在完全自覺的人;打開無限之自我,以到達追求的理想境界。
因此坊間多年前就有此樣的類靈修團體,之所以稱為類靈修,因為這些團體大都宣稱不具宗教結構形式,只是心靈訓練團體,都自稱為阿梵達心靈訓練機構。以訓練課程促進阿梵達歷程 - 透過體驗活動,開發自身存在的能量,透過身心的練習,重新開啟自我,只是這套訓練課程要價昂貴且不保證一定有效。其實所有修持都沒有捷徑,如果一個人缺乏生活的自信力,也缺乏生命的反省洞察及悟力。接受任何課程都是沒有用的,只是增加身心的忙碌及金錢的開支。
這部好看的電影,果然是重金打造的大作,在電影工業技術發展上來看,寫下數位影像技術的創世鉅作,除了這個部分,其他的還是逃脫不了科幻電影的老套。但因為影片中數位效果所造出的假境,空間感和質感及動作足以亂真,就如影片中的男主角感嘆,他都搞不清楚夢行者和實境的真假分別了。這就是本片非常成功之處。事實上,夢行者和實驗室機具間,以及地球人的開發中心,是同一時空的,就在潘多拉星球上,為了 " 阿梵達計畫 " 的需要,蘇傑克藉其已故兄長基因所培育出來的潘多拉星球人物,滲透" 納美人 " 族群,了解族群的生存背景,以說服他們從貴金屬礦區遷移,執行方式是藉著夢遊主機將蘇傑克的意識與其化身阿梵達連結,到外星人納美族群中行使任務。
蘇傑克以倒敘的方式,在任務檔案錄影中回憶,地球人為取得潘多拉星球的豐富資源(開啟神秘的潘多拉盒之隱喻),打造阿凡達計畫,以人類與納美人的DNA混血,培養了身高近3米高的阿凡達,並能結合人類意識與思維,在潘多拉星球生存活動,目的在順利採尋一公斤值2千萬美金的豐富礦產輸送回地球。蘇傑克是一位受傷後以輪椅代步的退役海軍陸戰隊隊員。 他的阿凡達化身進入潘多拉星的生活領域中,與納美人接觸後結識了外星族酋長的女兒奈蒂莉,逐漸了解領受外星族的文化而且與奈蒂莉相戀,卻面臨地球人武力驅逐的浩劫,而展開一段探索與救贖的英雄奇旅。故事顯然沒有太多創新之處,但電影裡舖陳的影像,用新的樣式陳說老式的故事,仍具備非常大的吸引力。
電影細節在這裡不用多說,如事先知道劇情詳細,看電影的趣味就會大打折扣。雖然已經出現很多觀賞批評,不少指出此片只是徒具虛名,未見深刻的人文啟發價值,不過,以純娛樂來看待這部電影,它確實是近年來最成功的創作,完全運用數位影像技術,不免被人評說電影藝術精神的潰乏,但現在的電影工業,隨著觀眾的視聽感官的重口味,為了吸引人們走進電影院,電影發展已經走向資本主義的市場運作,成了一種工業投資,花大錢用以打造富麗堂皇的光影夢境,是近年來大型電影的必然趨勢,缺乏資金的獨立製片生存空間极小,觀眾也不太瞧得起而吝於支持。尤其是國內的電影,一向缺乏觀眾支持,罕見國內院線上映的盛況,今年的好片"不能沒有你",叫好不叫座,片商也不敢支持,匆忙就下線了。若是國內觀眾也像支持阿凡達一樣,熱情支持國人製作的好電影,相信能夠喚回國內電影創作的春天。
這部好看的電影,果然是重金打造的大作,在電影工業技術發展上來看,寫下數位影像技術的創世鉅作,除了這個部分,其他的還是逃脫不了科幻電影的老套。但因為影片中數位效果所造出的假境,空間感和質感及動作足以亂真,就如影片中的男主角感嘆,他都搞不清楚夢行者和實境的真假分別了。這就是本片非常成功之處。事實上,夢行者和實驗室機具間,以及地球人的開發中心,是同一時空的,就在潘多拉星球上,為了 " 阿梵達計畫 " 的需要,蘇傑克藉其已故兄長基因所培育出來的潘多拉星球人物,滲透" 納美人 " 族群,了解族群的生存背景,以說服他們從貴金屬礦區遷移,執行方式是藉著夢遊主機將蘇傑克的意識與其化身阿梵達連結,到外星人納美族群中行使任務。
蘇傑克以倒敘的方式,在任務檔案錄影中回憶,地球人為取得潘多拉星球的豐富資源(開啟神秘的潘多拉盒之隱喻),打造阿凡達計畫,以人類與納美人的DNA混血,培養了身高近3米高的阿凡達,並能結合人類意識與思維,在潘多拉星球生存活動,目的在順利採尋一公斤值2千萬美金的豐富礦產輸送回地球。蘇傑克是一位受傷後以輪椅代步的退役海軍陸戰隊隊員。 他的阿凡達化身進入潘多拉星的生活領域中,與納美人接觸後結識了外星族酋長的女兒奈蒂莉,逐漸了解領受外星族的文化而且與奈蒂莉相戀,卻面臨地球人武力驅逐的浩劫,而展開一段探索與救贖的英雄奇旅。故事顯然沒有太多創新之處,但電影裡舖陳的影像,用新的樣式陳說老式的故事,仍具備非常大的吸引力。
電影細節在這裡不用多說,如事先知道劇情詳細,看電影的趣味就會大打折扣。雖然已經出現很多觀賞批評,不少指出此片只是徒具虛名,未見深刻的人文啟發價值,不過,以純娛樂來看待這部電影,它確實是近年來最成功的創作,完全運用數位影像技術,不免被人評說電影藝術精神的潰乏,但現在的電影工業,隨著觀眾的視聽感官的重口味,為了吸引人們走進電影院,電影發展已經走向資本主義的市場運作,成了一種工業投資,花大錢用以打造富麗堂皇的光影夢境,是近年來大型電影的必然趨勢,缺乏資金的獨立製片生存空間极小,觀眾也不太瞧得起而吝於支持。尤其是國內的電影,一向缺乏觀眾支持,罕見國內院線上映的盛況,今年的好片"不能沒有你",叫好不叫座,片商也不敢支持,匆忙就下線了。若是國內觀眾也像支持阿凡達一樣,熱情支持國人製作的好電影,相信能夠喚回國內電影創作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