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與幻想都是形像思維,我不知道有無人完全不用形像思維的?但一般人幾乎一律使用形像思維,也就是在腦子裡先浮出形象再聯想意義,即使是出現了符號(文字或圖型),它的基礎也是由形像簡化而來,至於語言文字的思維則是以聲音作為基礎,由聲音的提示而進行的思維,它的其他關連的部分也多是形像思維的。聲音或符號可能只是關鍵或是其中的輔助,但思維結構本身是個形像結構(或組成)。
想像的材料,來自生活中視網膜殘留的影像,如天生失明或視覺異常的人,與正常的視覺習慣有別,因而運用形像思維就依據他的經驗,我們不敢說沒有形像思維,但相信一定很不一樣,也往往和正常視覺的人有很大的不同;但相信由聲音的印象而轉化的形像思維必定有別。視覺印象而到形像思維免不了有感覺的衰減,但經過形像思維的強化裝飾,增添了更多的內容,也就產生了創作,而作品經過欣賞再生為一生動的內容,這也就是欣賞者的再創,但每個不同個體的欣賞過程下的形像思維也不一致,因為每個個體按他的習慣養成去欣賞,自不會有相同的結果。
藝術創作本無標準,即使經過作者專業訓練下所產出的作品,不會達到相同的效果,有人由中得到許多精神層面的闡發,但也有人無法產生共鳴,這是文化背景不同的因素造成,可以藉學習補強而有同效。當然,藝術品本來就不求一種結果,作者更希望能給觀者豐富的心靈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