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作檉之" 墮落的老人 "
讀史作檉的" 墮落的老人 " ,努力讀了五十頁,還是暫時放掉不讀,以後再讀吧。放棄之前,我以速讀整本書瀏覽一遍,大概也掌握了其中之要旨。
我想過為什麼我讀史作檉的作品,從沒有從頭到尾讀完?是他寫得不好嗎?還是我個人太駑鈍?總之,手頭上他的書幾乎我都有,但沒有一本是全部讀完的。這本" 墮落的老人 " ,也是這樣。他的書若只就一兩頁看,是很有內容的,但要完全放在一起思考,則又覺挺累贅的,組合起來全不知所云。對於一輩子沈思且致力於美的追求的人,實踐上是不成問題的,然而,他的作品竟是晦澀難以明白的,直言說比讀卡繆的作品還不易明白。
這本小說描寫一位六十幾歲的老人,在他感覺即將死亡的時刻之前十天所發生的事,他反省這一生似乎沒有做過偉大的事,而最遺憾的是他還沒有"成聖",何等難啊,我聯想到輔仁大學的校訓是真善美聖,成聖是最後的目標,輔大是天主教會大學,故而有此崇高的理想,成聖成賢都是困難的,由此也略知史作檉此書的目的,藉這本著作表述內心的恐懼 - 對老之將至,而不能成聖的憂懼。
在書裡反復有一篇"箴言":假如人活著,不能純真而成聖,那麼 - 所有的人都是在墮落中的。這句話也沒有錯,但真的很沈重,雖說是生命的終極意義,可人生活著一直奔向死亡乃是不可拒之的必然,能抗拒的唯一辦法就是讓此生更有意義吧,但十之八九的人都是凡人,了不起的完人也少之就少,至於成聖,那可是數千年來沒有幾人的,何至如此擔負萬斤之重擔呢!先放下吧,以後再讀。
哲學意味濃厚的作品或者說哲學之文學作品,其實都很難完全閱讀,即使全數閱讀完畢,也不表示完全就懂,那是一種吊詭,因為生命自體就是個不能輕易就懂的吊詭,在這難以破解的吊詭中只能盡情享受,誰也不能解決既成的事實:一步步邁向老去而死亡,如果被這種悲劇性困住,那麼,所有的不幸都會被放大而不能承受。我也曾想過此生的目的是什麼? 但目前只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創造自己的價值,賦予此生獨具的意義,除此之外,沒有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