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靈素、宋徽宗與神霄派的發展
前言
繼唐朝後,宋代是中國又一個繁榮的朝代。北宋王朝雖然結束了五代五十餘年的動亂,但其國相對於漢唐遠為羸弱不振,遼、西夏、金的侵略,嚴重的威脅著宋王朝的安全。為了逃避現實的無助只有寄託於道教神靈以解除心理的不安,企圖用以安定民心,緩和國內的矛盾。
北宋歷代皇帝對道教信仰均頗推崇,其中真宗徽宗尤以崇奉道教著稱於世。真宗在與遼國訂立善澶淵之盟後,為了粉飾太平,神化皇權,仿效李唐製造了”天書”下降,”聖祖”降靈等神話。徽宗以”教主道君皇帝”自居,寵信林靈素等符籙道士,透過行政措施強制推展神霄派。
林靈素於政和五年覲見徽宗,進神靈說云:”陛下本上帝之長子,天上最高處神霄府的神霄玉清真王,號長生大帝君,主南方。受上帝之命,率仙府卿吏下降主人事,組成趙
宋朝廷,弟青 華帝 君權其神霄府事。”徽宗聽後非常興奮地稱道:”獨觀希夷之妙,惟長生大帝君、青 華帝 君體道之妙,立乎萬世之上,統御神霄,道觀萬國,無疆之休“,自此,徽宗開始瘋狂的崇道活動。企圖把宋室王朝變為”神霄玉清仙境”。
林靈素與神霄派的發展
在中國道教史上,神霄派出現於北宋末葉,其行成與發展與正一、茅山等教派不同,也與稍後才出現的全真教、太一教迥異。神霄派是在林靈素獲得趙宋徽宗的寵信之下,運用官方的權勢,在全國各地普設宮觀,廣招弟子,因而形成一股新興的道教勢力,這種建立教派的方式頗為奇特。神霄派道士所建立的這樣的一個新教派是宗教與政治結合的典型。政治藉宗教的信仰來推行愚民政策用以鞏固皇室的統治權力,同時宗教也利用政治宣教以達成教派的最大利益。這種宣教的方式值得關心道教史、政治使者特別的注意。北宋在徽、欽二帝被擄下結束,然而神霄派卻未因林靈素的失勢,或因徽欽二帝的蒙塵而消失,在南宋王朝建都後仍繼續有所發展形成支派,道教南宋白玉蟾等加以吸收,將內丹與
五雷法巧妙結合,形成新神霄派。他的法脈在明末以後隨著福建的移民流傳到台灣,道教學者的田野調查中仍可發現他的遺跡,在台灣的道教史上確是相當有意義的事。
神霄派所倡行的法術,主要是五雷法,他是基於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雷神信仰,進一步提昇建構為雷霆、五雷法術,與道教融合轉化為區域化的民俗信仰再精緻化,體系化的範例。閩浙地區的閭山派信仰亦復如是。
宋徽宗之進用寵信林靈素,在道教史上最主要的事就是倡行五雷法;五雷法是一種驅邪辟鬼的法術,能亢旱祈雨、嘯命風雷、興雲降雨。林靈素之能運用五雷法與他生長的地域有關。林靈素為浙江溫州籍人士,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帶因落雷頻發而釀成民間咒術的雷神信仰到林靈素手中始予以整理成集,基本上雷法、五雷、雷令是道法行使法術時極為重要的一環,有關神霄派雷法理論多見於”道法會元”,其中保存了一部分有關林靈素的神霄道法。史載他曾收有二萬徒弟,由此可見林靈素在徽宗朝自有其不可忽視的勢力。林靈素進京後又集有九天秘書龍章鳳篆九等雷法,並應
徽宗之求,借觀天上雷文,得諸枋雷公印、天部霆印及雷書五卷。以今人視之,徽宗以九五之尊貴與道士林靈素如此的互助關係,實令人驚奇不已!
林靈素之得以進入徽宗朝,並由此變泰發跡,對其今人而言自是一般奇特的遭遇,對道教史而言,則是因緣際會地成就了一個新道教支派。其所以如此,關鍵完全在宋徽宗的崇道在歷史上是一件罕見的奇特行為,出現在北宋錯綜複雜的政治,宗教背景上,林靈素在此奇特的崇道氣氛中巧加利用,因勢利導,終於造出了一位集皇帝、天神與教主於一身的道君皇帝,因而組織成為規模可觀的宗教制度,造就出一個具有經典、科儀的道教新派-神霄派。而這些措施也對於宋朝的政治、經濟造成可觀的影響,徽宗的”神霄夢”加速了宋朝的衰亡。
徽宗早在端王時就已用郭天信所說的”王當有天下”
的政預言,藉此在新舊黨爭的情勢下,利用方術、道術的關係,以神話合理化其登基的行為。一旦為帝王後自是變本加厲地加以利用。林靈素就是在這一種環境下被徐知常所引薦
於徽宗。而林靈素再此情況下亦需提出一套新穎的、更具說服力的說法,才能迎合徽宗的崇道、佞道以及利用神道的心理,以駕馭王公眾臣。是以當時共曉的通說云:”神靈玉清王,上帝之長子,主南方,號長生大帝君;既下降於世,乃以其地主東方,號青 華帝 君,領神霄之治。天有九霄,而神霄為最高。”基於此,不過係指明這位神霄玉清王是”徽宗陛下”而已。顯然林靈素是為了迎合崇道帝王,奉合當時的道教天廷說,增飾在徽宗身上的一套政治神話,而徽宗本人亦樂於接受這一荒誕至極的道君神銜,因此雙方始能密切合作。於是神霄派獲得舉國上下快速的發展。
林靈素在”宋史”中的記載,似乎起落全繫個人行為的失檢而已。而耿氏所傳則一再暗示他參與黨爭,而林靈素較同情舊黨,因此與童、蔡等新黨就有對立的情況,林靈素的失勢,”宋史”的說法是他仗勢跋扈,與諸王爭道,甚至道遇太子亦弗斂避,最後終因大水祈退不靈,而遭罷去。然而”耿傳”卻以讚美之筆說林靈素奏請遷都,以避未來之禍。童、蔡新黨則藉此機會,議論林靈素”妄議遷都,妖惑聖德,改除釋教,
毀謗大臣。”因此在新舊黨爭中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然而神霄派卻未因林靈素的失勢引退而消失,在宋朝王朝,道教南宋白玉蟾等將內丹與五雷法巧妙地結合形成了”新神霄派”,持繼地發展神霄派宗教。
宋朝王室的道教信仰與徽宗的神霄夢
趙宋王朝自太祖趙匡胤始即崇奉道教,歷任皇帝甚致透過道教的信仰,利用道教的傳說建立諸多措施,以加強皇權的統治。太祖趙匡胤早期在後周時就與道士關係密切,他曾與名道士陳搏飲於長安酒肆,每劇飲則爛醉,北宋建立後針對”道教微弱,經籍亡、官宇摧頹、道流庸雜素質低下”的現況以利用宗教的目的出發,採取了㈠修復宮觀。㈡選拔道官。㈢禁斷惡習。㈣禁私度道冠。㈤獎優汰劣等五項措施。
這些措施的貫徹施行,初步革除了道教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弊病,促使道教有利於皇權封建統治的發展,將道教納入政府管理,奠定了宋代道教的繁榮基礎。但也造成宋代國勢積弱不振的根源。
太祖大行,太宗即位後便大力發展道教,據王欽若編”
翊聖保德真君傳”載”奉玉帝之命降顯于世,以輔佐大宋皇朝”又載”宋太祖臨死前夕,此神命張守真傳言于宋太祖云”,吾高天大聖玉帝輔臣,蓋遵符命、降衛宋朝社稷,又日晉王有仁心,當夜,宮中燭光搖曳傳來斧聲,次日太祖歿,宋太宗即位即是歷史上”燭影斧聲”事件。即位後賜陳搏”希夷先生”退遣官於天下,搜集道書編成”道藏”。
真宗大規模崇道始於景德四年。直接契機是淵之盟,參知政事王欽若勸誘下,真宗開始了”神道說教,以馴天下強梗”為目的崇道活動,真宗崇道有兩方面的用意,對外是想利用周邊少數民族畏天意識”鎮服四海,誇示戎狄”,對內則以”儆諭百官,各揚其職,以達天意”,但在客觀上對宋代道教的發展及普及起了莫大的推動作用。
徽宗繼太祖、真宗崇道之精神與政治措施,有過之而無不及,與林靈素連手,為神霄玉清王,集皇帝、天神與教主於一身的道君皇帝。冊封自己為”教主:,登上神霄派宗師寶座。挑冠白簪、羽服寶輦,自詡為”玉京金闕七寶元台紫徽上官靈寶至真明皇大道君”或”奉行玉清神霄保仙元一六陽三五
璇璣七九飛天大法師、都天教主”簡稱”教主道君皇帝,或為人、神、教三位一體的主宰者”。令天下學校設道教專科班,培養道教人才。令儒生增學道經。太學辟雍設庄,列博士,諸州設道學博士。允許道士參加科舉考試,殿試另外出題,合格者稱”登科之人”,任宮觀正副知宮事。宣和元年徽宗以”道德一,風俗同”為由,強制施行改佛為大覺金仙,余為仙人,大士之號。僧稱德士,寺為宮,院為觀。僧尼均穿道服。而後徽宗又大建宮觀,廣度道士,編造道書。為百姓施符咒水,為大臣頒經授籙,宋徽宗的積極奉道精神將國家改革得元氣大傷,把宋朝王朝鬧得”仙氣”瀰漫。
宋徽宗的崇道促進了神霄派迅速的發展,舉國上下推行神霄派,宋徽宗對林靈素的寵信,同時也造成了奸臣的擅權。崇道的結果;政治黑暗,財政崩潰,社會矛盾尖銳化等嚴重的後果,宋太祖、真宗、徽宗歷代皇帝的崇道,本以為道教可以鎮服四海,誇示戎狄,可以動亂人之聽聞,消除窺伺宋朝之志。奈何宣和七年(西元1125年)十月,金兵分兩路侵宋,鼙聲鼓驚天動地來,嚇破了徽宗的神霄夢。他
又豈能料到史無前例的瘋狂崇道,換來的卻是江山破滅,神霄玉清真王、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宗身陷囹圄客死他鄉。
結論
宋朝歷任皇帝自趙匡胤即以道教治國自居,利用道教的廣大民間信仰為基礎,企圖以”政道合一”治國加強皇權神受的統治正當性。林靈素以中國東南沿海的雷法揉合於道教的傳統信仰中發展了神霄派,在此奇特的崇道氣氛中巧加利用因勢利導,將宋徽宗塑造成中國史上僅的集皇權、天帝與教主於一身的道君皇帝。因而組織成中國歷史上僅有的為規模可觀的宗教制度,建立了一個具有經典、科儀與廣大信仰基礎的道教新派-神霄派。而宋朝王室相對的政治措施結果,形成政治黑暗,黨爭加劇,財政崩潰,社會矛盾與銳化等結果。宋徽宗的神霄派夢中因瘋狂的崇道行為而於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