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超心理學大師-榮格

2009033110:00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726196166),瑞士著名心理學家,他是分析心理學的始創者。
瑞士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立者。榮格是一個智力早熟的人,他性格孤僻,想像力豐富。他出生於瑞士一個凱斯威爾的村莊。六個月大時,家庭移居到萊因瀑布邊的洛封城堡。父親是一個牧師。榮格從小受家庭宗教氣氛的影響,對宗教產生了興趣。但由於他認為其父身為牧師卻喪失信仰只能講述空洞的教條,加上其少年時領聖餐而心中毫無感召,與他的期望不符,因此對基督教非常失望。榮格曾做過一夢,夢到上帝的糞便擊碎精美的教堂。十幾歲時就廣泛閱讀過古希臘羅馬哲學家、中世紀經院神學家以及近代哲學家黑格爾、康得、叔本華、尼采等人的著作。1895-1900年,榮格在巴塞爾大學學習醫學,隨後在蘇黎世伯格爾茨利精神病院謀得助理醫師職位。其間他進行了高爾頓詞語聯想實驗的研究。榮格1905蘇黎世大學精神病學講師,後來辭去教職自己開業。之後對弗洛伊德1900出版的《夢的解析》很感興趣並參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運動,共同創立了一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並擔任第一屇主席,後因兩人學說的分歧而決裂。因此弗洛伊德將榮格的名字一筆勾消。榮格在與弗洛伊德決裂後成曾經憂鬱數年。他曾見到幻像也曾感覺到眾多鬼魂聚集在他家中。其中一個幻像是一位有翅膀而又跛腳的老人菲利門,另一個幻像是一位美貌的女士。這兩位成為他日後老智者自性)及阿尼瑪的樣本。
因為榮格對宗教毫無忌諱,他對中國道教的《太乙金華宗旨》、《慧命經》、《易經》,及佛教的《西藏度亡經》、禪宗皆深入研究。同時他也對西方煉金術著迷。
他也在方面有傑出成就。據他估計,自己一共大約解過80000個夢。榮格的學說與弗洛伊德最大的分別,是他的理論得到較廣泛的考察證據。相對於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被壓抑的願望的隱晦表達,榮格更強調夢具有一種補償作用。夢不是偽裝和欺騙,而是一部用特殊語言寫成的書。在夢的分析上,榮格強調不應該僅局限於單獨的夢,而是關注夢的系列,著重分析與個人有重要影響的「大夢」。同時,榮格對夢的一些神秘現象也產生了興趣。
他曾到非洲美洲等地對原始人類的心理進行考察,提出集體潛意識這一重要的心理學概念。他提出內傾和外傾的心理類型。並與思維、情感、感覺、直覺四種功能類型進行匹配。提出了八種人格類型:外傾思維型、內傾思維型、外傾情感型、內傾情感型、外傾感覺性、內傾感覺型、外傾直覺型、內傾直覺型。
在他晚年時,榮格在夢中得到啟示,回頭研究西方的宗教。在最滿意著作《答約伯》中批判猶太教基督教耶和華。此一批判招致宗教界的反對與批評。他也認為基督教的三位一體並不完全,欠缺一女性的角色(在這一個觀點上,可以參考諾斯底主義相關文本)。  
由於榮格學說中涉及神秘主義,甚至被稱譽為二十世紀超心理學大師。榮格曾任聯邦技術大學及母校巴塞爾大學教授,又獲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頒授榮譽博士學位。196166去世。
榮格學說摘要:
如果一個人有意識的自我與無意識相互矛盾無法整合,則會產生精神病的症狀,如恐懼症、戀物癖、或憂鬱症。須經由分析去了解與認識未知的無意識中的特性,常用的方法有分析夢或是對藝術品或詩的反應。
  榮格認為集體無意識反映了人類在以往歷史進化過程中的集體經驗。人從出生那天起,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已給他的行為提供了一套預先形成的模式,這便決定了知覺和行為的選擇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很容易地以某種方式感知到某些東西並對它作出反應,正是因為這些東西早已先天地存在於我們的集體無意識之中。集體無意識一詞的原意即是最初的模式,所有與之類似的事物都模仿這一模式。除集體無意識理論外,榮格還提出了人類心理類型說。他勾勒了八種不同類型的人:
一是外傾思維型。這種人按固定的規則生活,客觀、冷靜,善於思考但固執己見。他們通常壓抑天性中性感的一面,因而顯得缺乏鮮明的個性,甚至冷漠無情。如果壓抑過分,則會變得專制、自負、迷信,拒絕接受任何批評。
  二是內傾思維型。這種人喜歡離群索居,由於判斷力貧乏而不願社交。他們極端聰明卻又不顧實際。發展過度就會變得頑固執拗,剛愎自用,不體諒別人,驕傲自大,拒人於千里之外。
  三是外傾情感型。這種類型的人以女性較多,她們理智屈從於情感,往往表現為反復無常,朝秦暮楚,多愁善感,浮誇賣弄,過分殷勤,強烈地依戀他人但情感並不執著。
  四是內傾情感型。這種人文靜多思,敏感憂鬱,沉默寡言,難以捉摸,然而有時又表現得恬淡寧靜、怡然自得,給人以莫測高深之感。
  五是外傾感覺型。這種人追求歡樂、善於社交、不斷尋求新的刺激,他們頭腦清醒但對事物淺嘗輒止,他們情感淺薄經常沉溺於各種嗜好,具有戀態行為和強迫行為。
  六是內傾感覺型。這種人愛好藝術,沉浸在自我主觀感覺中,與自己的內心世界相比,他們覺得外部世界索然乏味。這種類型的大多數人表現得較為沉靜、隨和,有一定的自製力,但思維和情感大都不夠深沉。
  七是外傾直覺型。這種人異想天開,喜怒無常,見異思遷,好高鶩遠,一個問題沒解決又忙於解決另一個問題,不能持之以恆,由於情感轉移快,難得知己。
 八是內傾直覺型。這種人往往是能產生一些新奇觀念的夢想家,別人看他們不可思議,而他們自己卻自視甚高,自以為是不被理解的天才。
佛洛伊德與榮格是二十世紀心理學最廣為人知的兩大壁壘。其中,榮格所創立的分析心理學派從六0年代中期起快速發展遠播,至今成為顯學。榮格在科學的基礎上融合了神祕學,終其一生真誠面對自己、以及包容的治學態度,使其探討人類「心靈」時所呈現出的深度與廣度都更甚於前人。他取經於前輩學者的成果,從研究夢境開始,之後更廣納百川,涉獵西方心理學未曾觸及的領域,無論是中國的《易經》、古老的鍊金術或占星學、世界各民族的神話,甚至是天空的幽浮和地下的幽靈…只要是能夠增進對心靈的了解,全列入研究的素材。
關鍵字:
個性化Individuation)或譯個體化:心靈成長的目標,也就是自性的實現(Self Realization),其方法為融合有意識的自我(ego)與無意識中的陰影阿尼瑪或是阿尼瑪斯自性實現。
集體潛意識:榮格認為在潛意識中有個人潛意識及集體潛意識。他考察非洲及美洲等地原始人類的宗教神話傳說童話、與並比較西方人與東方人的宗教、神話、傳說、童話、與夢,發現許多共同的原型而得到的結論。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是人格中最深刻、最有力的部分,它是幾千年來人類祖先經驗的積累所形成的一種遺傳傾向。這些遺傳傾向被稱為原型。各種原型在夢、幻覺、幻想、神經症中無意識地表現出來。相對於弗洛伊德無神論頃向,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中充滿了的形象。
原型archetype)是集體潛意識中榮格所發現人類不分地域與文化的共同象徵(symbols)。
阿尼瑪Anima):男性潛意識心理中女性的一面。只有一個。榮格認為每個人都天生具有異性的某些性質,要想使人可知和諧平衡,必須允許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性質在人的意識和行為中得到展現。如果一個男人展現的完全是男性的氣質,那他的女性氣質始終留在無意識中,那麼,他的無意識就有一種軟弱、敏感的性質,所以那些表面最富於男子氣的人,內心又往往十分軟弱柔順。有些男人過分突出阿妮瑪以至顯得女性化;有的甚至患上易裝癖、戀物癖,或者成為富於女性氣的同性戀者。
阿尼瑪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當男人對女人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時,他可能是將他心目中阿尼瑪的形象投射在這女人身上。荒原狼中的赫爾米娜就是黑賽心中的阿尼瑪
阿尼姆Animus):阿妮姆斯是女性潛意識心理中男性的一面,可以有多個。它為女性提供了理想化的男性形象-英勇強悍、聰明機智、才華橫溢、體格健壯。榮格認為對一個女性來講,否認她的男性傾向,就是否認她精神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是不幸的;但另一方面,一個過分強調男性特徵的女性也同樣是不幸的。他舉例說潑婦很可能有負面阿尼姆斯青蛙王子中的青蛙與王子都是公主心中阿尼姆形象的投射。
陰影Shadow):潛意識中與自我ego)相反的性格。這是精神中最隱蔽、最奧秘的部分。由於它的存在,人類就形成不道德感、攻擊性和易衝動的趨向。暗影代表一個人的性別,同時影響著這個人與其他同性別的人的關係。他們往往把自己受壓抑的暗影衝動強加到別的同性別的人身上,因而與同性別的人之間總是相處不好。唯有當自我與暗影相互協調和諧時,人才會感到自己充滿生命的活力。
自性Self):也就是心、性、或本性,人心靈的中心,以曼荼羅mandala)為象徵。其他代表象徵有太陽,黃金,石頭,樹等等。
情結the complex):情結是個人無意識中的成份。
共時性synchronicity):榮格認為兩件或多件事於同時發生有其特殊的意義。在有翅膀的菲利門出現前,榮格發現一隻少見的魚狗死在湖畔。他認為這兩件事於同時發生有關聯。
里比多libido):與弗洛伊德認為里比多是純粹性的潛力不同,榮格認為里比多是普遍的生命力,除表現在生長及生殖方面外,也表現於其他活動
人格面具persona):人們在他人眼中表現出的形象,通常是社會和公眾期許的形象。所謂人格面具,即指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於給人一個好的印象,以得到社會的承認,保證能夠與人,甚至不喜歡的人和睦相處,實現個人的目的。
容格著作列表
榮格著作極豐,全集共19卷,其中卷6至卷9是他理論體系的主幹,包括心理類型、心理結構與動力,原型集體無意識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潛意識心理學》(1912)、《心理類型學》(1921)、《分析心理學的貢獻》(1928)《回憶、夢、反思》(1965)《答約伯》等。
以下為已翻譯為中文的著作:
心理類型學(Psychological types or the psychology of individuation)
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Analytical psycholog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尋求靈魂的現代人(Modern man in search of a soul)
人及其象徵(Man and his symbols)
人、藝術和文學中的精神(The spirit in man art and literature)
回憶、夢、反思》(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