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相對論之一:科學 V.S 宗教信仰 01

2009021710:00

  在這二十一世紀時代的開始,明顯存在這個現象:人可以沒有宗教,但不能沒有信仰。明星偶像崇拜就是現象之一,對政治人物的支持也是基於一種信仰,甚至於物質層面的,對於名牌的迷思則是拜物信仰。也有另一種批判主義的論點:人可以沒有宗教,絕不可不科學。科學和宗教兩者關係,建立在理性和感性的辯證上,也是唯物及唯心的兩種相對,但到相互衝擊的最後時刻必須產生一種相互退讓而且是合作成全的局面,成為一種心物合一的綜合體。既然唯心及唯物都說不過去,心物合一論將會是正反之後合的結論。

  在當前時刻,很多人是這麼看待科學與宗教信仰問題的。但,真的是這樣嗎?就好像理性與感性是可以分離清楚的兩種德性?既然可用概念來劃分,那何以兩種矛盾的價值卻並存了數世紀之久?人類自從有了科學後,理性便抬頭,而感性自然就頹然失落。今天沒有人敢宣稱科學之死,卻不乏誇言宣告宗教淪亡的口號。但人們若從文明史去考察,理性生發自感性,乃是事實。在儒家思想裡未知人焉事鬼神的說法,看似理性,實為一懸而不論的說法,是以人倫禮教替代了崇神思想,終不免聖人以神道設教的理論,編出帝王天子之說。而西方基督教文化,哲學為神學的僕人而科學作為傳教的工具,雖然隨著知性的累積迫使神學退位,但人內心的困惑促成懷疑論的泛濫,不能保證人類世代生命的幸福。

身而為人,有生便有死,老朽到只剩有機肥料的地步,就算心有不服而力不能逮,因此,感性在跨入社會成長之後,漸漸成了一種異化的冷血。理性又不能找出一條可行的道路,人性在物慾橫流的後資本主義的社會流亡,靈魂墮落,科技下的人走進了不人不鬼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