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帝女花

2010010110:00


樂曲帝女花的旋律優美,使人想進一步了解其內容,但對於原戲劇裡的唱詞及作工都很陌生,只約略知道說的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家庭悲劇,在大陸電視劇"江山風雨情"裡,看到的故事以陳圓圓為主軸,並沒有帝女花的影子,歷史事實是崇禎在手刃后妃及眾皇女後,於煤山槐樹殉國。而皇女中有未死逃生者,後世便流傳著種種故事,成為了戲劇和小說的題材,金庸小說"鹿鼎記"中獨臂神尼九難師太便是崇禎之女長平公主,且救了陳圓圓之女阿珂並教其武功,當然這是小說,不是真實的歷史。以崇禎之女傳奇故事作題材而能登上藝術殿堂,成為文化傳統的作品大概只有粵劇帝女花。

明朝末年,江山風雨多變,天災人禍內憂外患交加,此時崇禎皇帝為其大女兒長平公主命禮部點選佳婿,但都為公主所拒絕。有天晚上在昭仁公主陪同下前往乾清宮選婿,在連理樹下,接見周鐘引薦當朝太僕之子周世顯,二人情投意合結下情盟。崇禎聽聞周世顯中選省雀屏後,召他上殿,得知他是一儒士文人,深為亂世之中文章難保江山而感到惋惜,又因疼愛長平公主,不願她失望乃立即授予周世顯駙馬名銜。

 正在賜封之時,突然戰鼓大作,闖軍李自成攻入北京宮殿,崇禎見大勢已去,賜周后及袁妃三尺紅綾之後,不顧周世顯的哀求,仍命令長平公主殉國免受敵人坫汙。倉偟之間,崇禎誤殺昭仁公主,長平公主中劍倒地未死,被周鐘發現救回。崇禎皇帝本人在手刃諸皇女後,無顏見列祖先皇而披散長髪覆面自縊於煤山。
 朝庭滅亡後,長平公主在周鐘的家中匿藏療傷,然而周鐘的兒子寶倫是名利之徒,欲出賣長平公主以求榮祿。長平公主在得知陰謀之後萬念俱灰,幸好周鐘的女兒瑞蘭移花接木,命維摩庵住持以意外身亡的道姑慧清與長平公主交換身份,長平公主因而逃離險境。周鐘和寶倫均以為長平公主溘然去世,周世顯旋至周府乞求公主遺體,飽受周氏父子奚落,瑞蘭則藉故避居紫玉山房繼續照應長平公主。
 與慧清交換身份的長平公主上山拾柴時,於庵外巧遇周世顯,周世顯雖然百試是否長平公主本人,但她不肯相認。在庵中觀音像之下,周世顯繼續苦苦追問,長平公主終於表露了身份。二人相約當晚於紫玉山房重聚,誰知二人行跡被周鐘的手下識破。周鐘得知之後,立即趕到維摩庵,要求周世顯接長平公主回到皇宮(清宮)面聖。
瑞蘭在紫玉山房點上龍鳳燭,以示慶賀周世顯及長平公主重聚喜事。周世顯同周鐘父子及宮女到紫玉山房迎接公主。此時長平公主見其在周鐘父子與清宮侍女之中以為他賣國求榮,大受刺激欲以銀簪刺目。經周世顯的解釋,長平公主明白周世顯的想法,以公主回朝作為厚葬崇禎及救出太子作交換條件,誓言成事之後二人共赴黃泉,以死報國。
 長平公主和周世顯上殿面見清帝,表示接納及感謝清帝的安排。在當初選婿及定情時的連理樹(含樟樹)下與周世顯完婚。洞房花燭之夜,二人仰毒自盡殉國。

 粵劇帝女花唱作最為經典的一章,即是"香夭"詞如下:
詩白:
【旦】倚殿陰森奇樹雙,
【生】明珠萬顆映花黃。
【旦】如此斷腸花燭夜,
【生】不須侍女伴身旁,下去 。
【侍女們】知道。
唱詞:
【旦】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
【旦】帝女花帶淚上香,願喪生回謝爹娘。
【旦】我偷偷看、偷偷望,佢帶淚帶淚暗悲傷。
【旦】我半帶驚惶,怕駙馬惜鸞鳳配,不甘殉愛伴我臨泉壤。
【生】寸心盼望能同合葬;鴛鴦侶,相偎傍。
【生】泉台上再設新房,地府陰司裡再覓那平陽門巷。
【旦】唉,惜花者甘殉葬。花燭夜,難為駙馬飲砒霜。
【生】江山悲災劫。感先帝,恩千丈;與妻雙雙叩問帝安。
【旦】唉,昐得花燭共諧白髮,誰個願看花燭翻血浪。
【旦】唉,我誤君累你同埋孽網,好應盡禮揖花燭深深拜。
【旦】再合巹交杯,墓穴作新房,待千秋歌讚註駙馬在靈牌上
【生】將柳陰當做芙蓉帳,明朝駙馬看新娘,夜半挑燈有心作窺妝。
【旦】地老天荒,情鳳永配痴凰,願與夫婿共拜相交杯舉案。
【生】遞過金杯慢咽輕嘗,將砒霜帶淚放落葡萄上。
唱詞:
【旦】合歡與君醉夢鄉,
【生】碰杯夢到夜台上。
【旦】百花冠替代殮妝,
【生】駙馬珈墳墓收藏。
【旦】相擁抱 、
【生】相偎傍,
【合】雙枝有樹透露帝女香。
【生】帝女花,
【旦】長伴有心郎;
【合】夫妻死去樹也同模樣。

 以下列出近日在 Youtube 網路找到幾個片段作為欣賞參考。

目前被視為經典的演出:
根據維基百科帝女花的資料,帝女花一劇原在粵劇裡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由梁金棠原創編寫,於1934年10月25日首演,由廣東省廣州市的散天花劇團的廖夢覺、楚賓及林小梅演出,而今只餘殘篇。現時普遍流傳的版本是第二個版本,也有分為原著版本及修訂版本兩種。第二個版本是唐滌生參考清朝初期劇作家黃韻珊編寫的崑劇改編,後來由著名粵曲唱家任劍輝及白雪仙組成的仙鳳鳴劇團於1957年6月7日在香港作首演。白雪仙為了紀念首演五十週年紀念,在2006年已經開始着手籌備紀念演出,並開始為《帝女花》在歷史、用詞等作出修訂;2007年,由白雪仙作藝術總監,龍劍笙及梅雪詩主演,先後在香港及澳門演出。
 
 第二個版本之原編撰者唐滌生在1950年代末編撰,用詞優雅感人,大量採用古典傳統,重視樂曲與唱腔的配合,劇本已成當前的經典。1957年6月首演,此後非常著名,唐滌生的演出,應是最為經典的,但還無緣找到相關資料,任劍輝、白雪仙是目前最為熟稔的經典版本。帝女花也是任劍輝和白雪仙的戲寶,更是仙鳳鳴粵劇團最為人傳頌的粵劇。


任劍輝、白雪仙在1972 年六一八雨災籌款之夜的演出



任劍輝弟子 - 龍劍笙 梅雪詩 平時演出 - 八和愛心獻南亞活動



粉墨登場 之 帝女花 香夭 1976年 吳宇森導演的粵劇電影裡演出



梅雪詩 - 李龍 鳯和鳴劇團 02年於新加坡演出



陳寶珠 - 梅雪詩



鄭少秋 - 佩佩,其中飾演周世顯不太像是鄭少秋? 是對嘴演出的?



張國榮 - 汪明荃 1987年在沈殿霞主持的任劍輝逝世十週年紀念節目中演唱



梁耀安 - 倪惠英 新詞版本 。引起不少戲迷的批評,確實較難接受。
詞意與故事原本出入過大。但曲式並沒有不同,換個口味欣賞也不錯。



劉君兒
流行歌曲式的演出。或許更貼近現代生活?



鄧麗君 清唱 帝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