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麗莎白‧克萊爾‧普弗特(Elizabeth Clare Prophet)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立緒文化
出版日期:890129
頁數:356
ISBN:9570411104
此書記載耶穌一段行蹤成謎的歷史歲月。四福音有耶穌在十二歲到過聖殿的記載,也有他大約三十歲出現在約旦河的記載。但對於耶穌在十二歲後至三十歲期間約十七年之久的行蹤與行事,四福音裡卻隻字未提,彷彿歷史上的耶穌成了不解的謎。
從一些古代西藏經卷可知,耶穌事蹟在新約聖經裡缺漏的十七年。他曾經在印度,尼泊爾,拉達克和西藏學習和傳道。十八世紀末,許多學者和神學家,開始以批判性的眼光,審視、追尋四福音中有關耶穌的生平。
十八世紀末,一位俄國記者在拉達克(Ladakh)的希米寺發現了記載耶穌在東方生活過十七年的古經文手稿,自此許多學者和神學家開始追尋耶穌這段行蹤成謎的日子,而這本書的內容,即是作者伊麗莎白‧克萊爾‧普弗特(Elizabeth Clare Prophet)以數十年來四位親眼見過這些經卷的證人,以及三份經卷譯文詳實編輯而成。這本書也是開創關於歷史上的耶穌之研究的新頁,編著者將四個親眼看過這些經卷的證人之證詞,連同這三份經卷的譯文,集結在同一本書裡,呈現在世人面前。讓人讀了之後,很難反駁其中的觀點。內容包括:
一 俄國記者尼古拉斯.諾托維奇《耶穌基督未為人知的生平》在1887年于拉達克的希米寺發現這分手稿的經過。
1887年,俄國記者諾托維奇(Nicolas Notovitch)在拉達克的希米寺(Hemis)發現這份手稿,藉由翻譯人員的協助,他將這份手稿中關於伊撒的部份記錄下來成為《聖人伊撒之生平》(英譯全文在此),並於一八九四年以法文出版成《耶穌基督未為人知的生平》(The unknown life of Jesus Christ)一書(英譯本隨後出版)。此書想當然耳引起爭論,更有一位道格拉斯醫生親赴希米寺調查事情真偽,後來他宣稱整本書都是諾托維奇無中生有。
第一位在西方披露這件事的諾托維奇,當時被媒體、學界和輿論罵到臭頭,可是在其後的半世紀,一些有頭有臉的人陸陸續續親眼見過這些古代經卷,並得知了相當雷同的內容。面對懷疑論者的攻訐,諾托維奇一直堅守立場,時隔近四十年,羅耶里奇的一番話總算為他稍稍平反,他說:「如果伊撒的傳說是偽造的話,又有那一個近代的騙子,可以讓它在整個東方深入人心呢?」而《約翰福音》不也在最後寫道:「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至於老敏個人的意見和看法:此書關於這一段的描述很有趣,尤其是諾托維奇在英譯版中的答辯<致出版者的信>以及英譯者克里斯佩在<英譯者的話>裡關於西藏宗教和天主教相似之處的描寫,提到1844年至1946年間到過西藏的旅人于克(Monsieur Hue)的觀察:「十字架、主教、帽法衣;大喇嘛出遊時所穿的斗篷式長袍;兩隊詩班的二重唱:讚美詩、驅魔式;用五根鍊子懸在半空的香爐;小串念珠、獨身、靜修、崇拜聖徒;齋戒、巡遊、連禱和聖水—所有這些,都是西藏宗教和我們宗教(天主教)的相似之處。」就我個人在這兩種宗教的觀察比較,這段文字所說的確有理。從形式看,這些部分都相近。
二 佛教學者在兩千年前記錄下來的《聖人伊撒之生平》
一般咸認為,耶穌在巴勒斯坦開始傳道之前,只從摩西、先知或是直接從上帝那兒學習教誨,可是在《聖人伊撒之生平》裡卻記載著,耶穌去東方「目的是要讓自己在『聖言』的薰迪下趨向至善,並研習諸佛所宣示的佛法。」而耶穌會去東方,是因為十三歲是以色列人該娶妻的年紀,當時大家都想招十三歲就能奉主之名講出大道理的伊撒為婿,不過伊撒卻悄悄離開了父母的家,隨著一隊商旅,往信德(Sind)出發。後來他在信德和亞利雅人同住,並且聲名遠播,其後婆羅門教士又「教他閱讀和理解《吠陀 VEDA》,教他藉著禱告治病,教他向民眾講解聖典,也教他為人趕鬼。」
這些被譯出的經文裡還提到,耶穌在這六年期間,「每一個人都愛他,因為他與吠舍和首陀羅兩個種姓相處融洽,還為他們講述《吠陀》的道理。」吠舍和首陀羅在印度的階級裡是低下的種姓(種姓制度),「吠舍只能在節慶的日子裡聽別人朗誦《吠陀》,至於首陀羅(奴隷、賤民),則不止不准聽別人朗誦《吠陀》,就連看《吠陀》的書頁一眼,也是不被允許的,生來就註定只能當婆羅門(印度教傳教士)、剎帝利(貴族),甚至吠舍(工商人士、資本家)的奴隸。」伊撒痛恨婆羅門和剎帝利那種剝奪自己同胞人權的做法,也不承認《吠陀》和《往世書》的神聖權威性,他說:「永恆的聖靈明白,宇宙中只有一個唯一和無形體的上帝。祂是宇宙的唯一創造者與維持者。…祂的存在既無始,亦無終。…在最後的審判日,首陀羅和吠舍都會因為他們的無知而獲得寬恕,另一方面,上帝則會憤怒地懲罰那些自高自大的人。」
伊撒這種說法,自然引起教士們的不悅,所幸他得到首陀羅的通風報信,連夜逃跑,後來在釋迦牟尼佛的出生地安頓下來,並開始努力學習巴利文並鑽研佛教經典。「六年後,伊撒─被佛選中為其傳揚聖言的人─成了佛教經典的完美闡釋者。」於是他離開尼泊爾和喜瑪拉雅山區,到各地去傳道。在波斯時,教士見他大受村民歡迎便下令拘捕他,命他接受審判,後來伊撒雖因辯才無礙而免於刑罰,但卻被脅持至城外,丟棄在野獸出沒的荒野中,不過伊撒毫髮無傷地繼續旅程。二十九歲那年,他回到家鄉傳道,所到之處皆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而如此人氣再一次引發當局不滿,接下來的事情,在《新約聖經》中已有詳細的描述,在這裡就不多提了。不過,後來耶穌受難的消息被前往巴勒斯坦經商的印度商人給傳了回去,因此在《聖人伊撒之生平》的結尾,也記載了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隨後復活的事蹟。
三 阿毗達難陀上師在1929年翻譯成孟加拉文的希米寺手稿。編者根據此稿的英 譯稿整理的內容。
1922年,阿毗達難陀上師也前往希米寺查證此事,但大喇嘛證實了諾托維奇的說法,而且還幫阿毗達難陀把經文中和伊撒相關的詩句翻譯出來,後來阿毗達難陀把這些詩句連同諾托維奇的部份英譯詩句,收錄在《在克什米爾與西藏》一書中。
-羅耶裡奇在一九二九年與亞洲從事探險時記錄下來,一份內容相似的手稿。
1925年,俄國的學者暨藝術家羅耶里奇(Nicholas Roerich)在與大隊人馬進行中亞探險之旅的途中,也走訪了希米寺,並且找到一份內容和諾托維奇所翻譯的《聖人伊撒之生平》很接近的手稿,而在市井中也聽許多口耳相傳的伊撒傳說。
四 卡斯帕裡夫人的證詞及接觸到這些經卷的經過。
在1939年,鋼琴家卡斯帕里夫人在造訪希米寺時,寺方圖書管的管理員忽然拿出三本經卷給她看,並對她說:「這些書說你們的耶穌來過這裡!」
編著簡介:
伊麗莎白‧克萊爾‧普弗特(Elizabeth Clare Prophet)是一位現代靈性學的前驅者。作品除本書外,尚包括《耶穌軼失的教誨》(The Lost Teachings of Jesus)、《聖爵曼論靈的提煉》(Saint Germain on Alchemy)、《再次道成肉身:基督教的失落環節》(Reincaation: The Missing liXXXXXnk in Christianity)、《卡巴拉:打開你內在力量的鑰匙》(Kabbalah: Key to Your Inner Power)和《悄悄來到的佛陀:喚醒你內在的佛性》(Quietly Comes the Buddha: Awakening Your Inner Buddha-Nature)。60年代開始,她在全美各地從事講學和舉辦會議及研討會,探討諸如天使、穴道、預言、靈性伴侶、靈性心理學和再轉世等課題
註解:
種姓制度(印地語: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英語:Indian caste system)
是印度與其他南亞地區普遍存在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與印度的社會體系、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種姓制度源自兩千年前,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然而隨着馬木留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為了政權需要經歷過許多調整,並且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因被僵化成階級體系。該體系中的不平等與近代民主制度、人權思想嚴重衝突,可說是反現代化的落後制度,妨礙印度社會進步的阻礙。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雖然種姓制度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社會階級觀念與生活上的影響,仍然深遠而難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