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04A - 竹師69級三十週年同學會

2010120410:00
如果只是小學的三十週年同學會,還不算難得的。
即使是國中畢業後三十週年的同學會,也還算普遍。
但這是略識人生之青少年過渡到成年而後的三十週年同學會,於當事人之生命意義可說是非凡的。

當年,西元1980年(中華民國69年),五年師資的育成教育結束,我們各奔西東,許多人都沒想到再見面已經一個世代三十年,有些同學退休了,有些同學升級當祖輩了,還有些同學仍然追求理想。但大部分的同學都融入現實生活,活得很好。

民國64年7月入學竹師專,這一級有約有八千人報考,男生班-仁、義兩班各30名,女生班禮、智兩班各30名,美術班一班30名,五班總共錄取150人,也就是說有7850名左右考生沒能入學竹師69級,我們這一級的同學緣份可說至大至深,怎能不珍惜緬懷呢。

到了民國69年6月畢業,這五年之間社會上發生了許多大事。
大陸的周恩來與毛澤東去世(1976年)、四人幫遭全中國批鬥、中美斷交(1977年)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國民運動、台灣鄉土文學論戰(1977年-1978年)、林懷民雲門舞集薪傳大公演(1978年)、校園民歌黃金年代-金韻獎時期、台灣十大建設完成(1979年)、美麗島雜誌社成立(1979年)等等。

這五年我們在台灣文化、經濟、政治大進步的時期接受了五年的國小師資養成教育,也成就了我們的人文學養,同學們朝夕相處、相互砥礪,早點名跑操場、晚自習晚點名,同學們的情誼不是一般學校背景所能積累生發,享有公費生待遇,供應伙食、書籍學費與服裝、生活常規雖如軍校一般的住宿管理,但也能在自由學習的風氣下,逐漸育成小學師資,對於每個人的一生養成教育之優良影響鉅大而深切。所以才有對這五年的學校生活及同學情誼才有如許刻骨銘心的感懷。

這三十週年的同學會,其中的難能可貴是同學們年邁半百,猶有老壯身軀,還存些青年時期的熱采餘溫,但若十年後再辦40週年同學會,大伙們都六十歲了,不知尚有多少體力及精神? 因此召辦正是時候。

在群英與會的同時,眾人感觸良多。很高興能邀到在學期間的二十多位老師們參加盛會,看見師長們健康如昔,同學們都感欣喜。知道了幾位師長同學離開人間,或重病修養,心中感到不勝稀噓。

想到十年來教改之師資多元化政策,師範之體制教育之癈除,使得師專改制成師院,又升格至教育大學,至此" 竹師 "已不復存在。而又隨著師資多元的趨勢,教育大學必定得隨時代腳步而改變為一般綜合大學,和教育師資之育成體制沒有相關,我們這群師範體制培成的學生,日後只有追悼往日的師專生活,也只能在夢裡思念竹師


在地圖日記裡我開闢一本相簿,放置了竹師69級五班同學會相片,裡頭有三十年前到今日的相片,因為考慮到隱私所以沒有相片之明確說明,提供給竹師69級同學們回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