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張老照片淺談攝影術簡史

2009051010:00


一個不透光的盒子,在其中一端鑽一小針孔,就是簡單的照相機。而再用感光材質留住透過針孔的光影就是攝影術。將暫留的光影透過化學變化顯影而後定影,這就是相片沖放術。數位攝影則直接將感光的影像數位化處理省卻化學物質的變化,就是現在流行的數位攝影術。但光學的物理原理仍然不變,只是更精密了。
在西元前四百多年,墨子《墨經》一書就詳細記載了光的直線前進、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等成像現象。而宋朝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1031至1095年)一書中,詳細敘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
整理舊收藏,發現了幾張老照片,上頂兩張圖是 " 達蓋爾銀板法 " 製作的照片,1839年8月19法國畫家達蓋爾公佈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同時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它沒有底片,拍一次便是一張照片。
銀版法的步驟是這樣的:
  1. 準備一塊銅板;
  2. 洗淨,拋光再鍍薄銀;
  3. 置入裝有碘溶液或碘晶體的小箱內,碘蒸汽與銀發生反應,生成碘化銀。時間是30分鐘。
  4. 取出裝入暗盒(相片盒);
  5. 進行拍攝時在光線的作用下(感光),碘化銀依光線的強弱還原為不同密度的金屬銀,形成「潛影」, (相片盒置在暗箱後端進行拍攝,時間約15~30 分鐘,視光線強弱而定,人物照往往要以托架撐住被攝影者的身體,以免移動而光影模糊。
  6. 拍完後,先以水銀(汞)蒸汽顯影;合金形成的影像。陰影部分透明,可以看到黑暗色的鍍銀銅板表面。便成為一幅正相的照片。
  7. 再放入濃熱食鹽溶液中,通過氯化鈉的作用,即可「定影」。
  8. 水洗,晾乾。 這樣就得到一幅有些霜白色反光的照片。

 

而在1835年時,就有英國人塔爾博特以紙為片基,並使用食鹽水定影成功,取名卡羅法。

起初用此方法得到的影像是負相,後來將此方法用在玻璃板上製作玻璃板底片,再以此負相底片印相而得為正相的照片。

接下來的幾年,相機的設計更為進步。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此相機配置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光圈1:3.4的攝影鏡頭。 這使照相可更加快速取得影像。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創造相片的新視角。
1849年大衛·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
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1
888年美國柯達公司以賽珞珞製成新型感光材料-可捲繞的“膠捲”,此即現代底片的前身。從此感光材料進步神速。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膠捲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為許多難拍攝的有限光源,得到了足夠的補充光。
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如此,攝影術完全進入了生活。
    
1839年至1924年這個照相機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鈕扣形、手槍形等照相機。
從1925年至1938年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內,德國的萊茲、羅萊、蔡司等公司研製生產出了高品質但小體積、鋁合金機身的雙眼連距對焦及單眼反光照相機。
同階段,照相機的性能大輻提高以至完備,光學式取景器、測距器、自拍器等廣泛採用,機械快門的調節範圍擴大至500分之1秒。照相機製造業開始大批量生產照相機,各國照相機製造廠紛紛仿製萊卡型和羅萊弗萊型照相機。黑白感光膠片的感光度、解析度和寬容度不斷提高;彩色感光片開始推廣,從而使攝影隊伍迅速擴大並走向專業化。
從1939年之後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此階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紀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膠片的品質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光學工業製成了稀有元素新型光學玻璃,如鑭、鈦、鎘等玻璃。更有效地校正了攝影鏡頭的像差,使鏡頭向大孔徑和多種焦距的方向迅速發展。就此出現變焦、微距、反射式、廣角等多種特殊鏡頭。
鏡頭單層鍍膜得到普遍推廣。照相機出現了計數器自動複零、反光鏡自動復位、半自動和全自動收縮光圈等結構。照相機的品質快速發展。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到世紀尾聲發展之第三階段的後期。期間,日本小西六攝影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調焦照相機--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機。接著日本又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雙優先式自動曝光照相機--美能達XDG型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開創了一台相機具有多種曝光功能的機種。

接著,光學技術突破,出現了成像品質高,色彩還原好,大光圈,低筒狀變形的優良鏡頭。而後各家器材公司更向鏡頭系列化推展,製造出焦距幾毫米的魚眼鏡頭到焦距長達2米的超攝遠鏡頭,且有了透視調整、 變焦微距、夜視鏡等攝影鏡頭。更進步的是,電子技術深入照相機構造內部,多種測光、高精度的電子鏡間快門、電子焦平面快門以及多元化控制電子自拍機紛紛出現。曝光補償、存儲記憶、多紀錄功能、電子自動卷片、自動對焦等功能,使相機日漸走上高度自動化、小型、輕便。在高科技的發展下,終於由類比世界走上數位影像世界。而後,攝影術變成了更度便利以相機之優良為導向的行為,拍照真正成了複製行為,且加上電腦數位後製作,使得攝影藝術的意義呈現了新世紀的觀念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