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日記APP
|
免費申請
|
登入
伊納爵的天空
這裡所有,界於詩與真實,以及書和繪畫,收藏. 也有別的空間 : 伊納爵的天空 這是個人的記錄空間, 有時候留下所謂的創作, 只是不想留白, 我不是玻璃屋裡的動物... 當然是誠懇的生靈活體
首頁
部落格
相簿
百寶箱
留言板
目前分類:「
思索集
」的相關文章
瀏覽方式:
摘要列表
|
標題列表
結構(Structure) 摘要
2007
07
01
13:53
結構(Structure) 摘要 Jeppe Sinding Jensen指出結構一詞雖然多重複雜。用在宗教學上卻不是特殊奇異的。它具有雙重的參考價值。首先是哲學之形上學的觀念與學科的抽象理論。其次則是作為描述經驗現象的術語。 從建築學、圖書館學到精細的符號體系,例如宇宙起源論、神話學、透過分析以圖表表示結構、乃是形而上的用詞,是作為對於所知覺事物的表示實體的術語。它也是批評用語,了解如何使用方可獲致可理解易操作的可能。用作宗教研究上凝著那些令人...
繼續閱讀»
分類:
思索集
/
留言(0)
經驗(Experince) 摘要
2007
07
01
13:52
經驗(Experince) 摘要 Timothy Fitzgerald論述經驗一詞被廣泛地使用在神學、哲學、人類學、比較宗教學以及心理學。指出這個詞詞義太廣,過於浮泛而僅有少許的分析價值。作者分成十段陳述,並在文後作個結論: 「宗教經驗」中的不同結構。有四種不同構成,第一種通常來自於猶太--基督傳統中為帝所喜悅的「人神共感」經驗。比較宗教學者如F. Max Müller(1978)Ruddolf Otto(1917, 1932)和Joachim Wach(1...
繼續閱讀»
分類:
思索集
/
留言(0)
比較(Comparison) 摘要
2007
07
01
13:49
比較(Comparison) 摘要 Luther H. Martin 指出「比較」作為宗教學的應用有理論上的問題。 他先談到一般對所謂「比較」的看法。人類有其所處環境依據概括化,在他們之間別以近似、不同。這些比較的作法和概括化成了基本的方式。「比較」的分類嘗試以得的大量資料和少許依據原則去得到要構成的結論。往往單一原則僅是「相似點」「同系」 「類比」用作比較的方法。 不同社群把注意強度的不同等級注意在不同的環境細節中,...
繼續閱讀»
分類:
思索集
/
留言(0)
漢魏晉南北朝道教的「成仙」理論
2007
07
01
13:38
漢魏晉南北朝道教的「成仙」理論 一、前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是道教思想史上一個轉捩期,在亂世中繼承天師道的人文遺產,融匯了玄學的哲思,鍛冶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髓,開往而繼來,在此時期促使道教宗教內涵上更為紮實豐富;東漢末年,神權與皇權結合的時代已式微,貴族世冑社會權力結構的改變,人重新認識存在的價值,人性有所超越,由「天人合一」而「人神交感」的思想變化下,人有了與天地同等位格的定位。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雖是個悲慘的時代,王侯世冑相殘,士族文人受戮,卻也是中國人文思想上壯...
繼續閱讀»
分類:
思索集
/
留言(0)
閭山派的源流與形成 摘要
2007
07
01
13:25
道教閭山派之研究(一) 閭山派的源流與形成 摘要 作者著眼於「近年有一些道教學者呼籲‘注意道教的民間性’」,而將近年來對道教閭山派探討的一些成果作一點歸納和介紹。在閭山派源流考探的部分,從閭山派源自巫法、閭山的討論、閭山法主許九郎及閭山法的聖地 等問題漸次討論,到閭山派的形成的形成,溯及陳靖姑信仰的歷史因素、閭 山主流 夫人教由來、而確立了閭山派的傳承,最後論及閭山派遭官方禁教之後,為求生存而與佛教瑜伽法...
繼續閱讀»
分類:
思索集
/
留言(0)
理性與無我
2007
07
01
13:18
理性與無我 前 言 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迦毗羅衛城Kapiavastu城邦國王淨飯王之子,瞿曇Gautama 悉達多 Siddhatha 有感於世間的眾生,身在迷境而不解其迷,居於苦境而不能自拔其苦,而從其生命經驗為出發,思索生命的意義,悟出離苦得樂的方法所創立的佛法教義。其中心思想在藉由理性思維,觀察世間的存在現象,得證世間的三種真相:(三法印—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四個真理:(四聖諦—苦、集、滅、道)領悟到生命中苦難以各種形式充斥這世界,...
繼續閱讀»
分類:
思索集
/
留言(0)
「臺灣北部正一派道士譜系」摘要
2007
07
01
13:15
「臺灣北部正一派道士譜系」摘要 勞格文從劉枝萬關於醮典研究的論文中,引起了探討台灣北部正一派道士譜系的研究動機,從其所掌握的三個部分的資料:一是劉枝萬的幾篇論文;一是道士在法場及醮典中所召請的祖師;另外是勞格文的老師朱 燦道士所知道的流傳於道士間的掌故。展開田野調查並將調查延伸到大陸,透過分析求證,期使整個道脈之演變傳承能夠明晰呈現。 劉枝萬博士在關於松山醮典的論文中,介紹了北部道士兩大派系:劉厝派與林厝派。其兩派譜系由法學者勞格文(John...
繼續閱讀»
分類:
思索集
/
留言(0)
林靈素、宋徽宗與神霄派的發展
2007
07
01
13:11
林靈素、宋徽宗與神霄派的發展 前言 繼唐朝後,宋代是中國又一個繁榮的朝代。北宋王朝雖然結束了五代五十餘年的動亂,但其國相對於漢唐遠為羸弱不振,遼、西夏、金的侵略,嚴重的威脅著宋王朝的安全。為了逃避現實的無助只有寄託於道教神靈以解除心理的不安,企圖用以安定民心,緩和國內的矛盾。 北宋歷代皇帝對道教信仰均頗推崇,其中真宗徽宗尤以崇奉道教著稱於世。真宗在與遼國訂立善澶淵之盟後,為了粉飾太平,神化皇權,仿效李唐製造了”天書”下降,”聖祖”降靈等神話。徽宗以”教主道君皇...
繼續閱讀»
分類:
思索集
/
留言(0)
泛談「靈修觀」
2007
06
30
15:17
泛談「靈修觀」 前 言 靈修,從字面上看,靈性的修持鍛鍊。何謂「靈」?容易了解的說法是「自我」,而「修」是學習歷程[1]。「靈修」在宗教的定義上,可解釋成作為增進信仰之信德,以及最終目標-「完美圓滿」的學習訓練歷程。 天主教神學辭典解釋靈修是這樣的:靈修 Spirituality (六十年代以前通常稱作神修) 是指身心修養的專門學識與習修過程。因此「靈修」是個泛義的詞,由於對「人」的存在和其終極嚮往有不同的認知與信念,因而對靈修的理論與實...
繼續閱讀»
分類:
思索集
/
留言(0)
有罪(Guilt)的探討
2007
06
30
15:12
有罪(Guilt)的探討 什麼決定「有罪(Guilt)」?個人和社會關係有了衝突,是個體行為違背了群體的利益?是行為中的惡質存在?還是觸犯了社會的法律? 即使不真正地犯了錯,起了作惡的思想,也是有罪的嗎? 里克爾反對把過錯歸於有罪,有兩個理由。首先從三個方面考慮有罪本身:從倫理—法律方面,考慮懲罰與責任的關係;從倫理—宗教方面,考慮微妙審慎的良心;以及最後,從心理—神學方面考慮深受詛咒和譴責的良心。於是在這裡就可理解有罪,是偏重在所謂「內疚」--內心覺知的罪惡感。...
繼續閱讀»
分類:
思索集
/
留言(0)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