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Comparison) 摘要

2007070113:49

 

比較(Comparison 摘要

   

Luther H. Martin 指出比較作為宗教學的應用有理論上的問題。

他先談到一般對所謂比較的看法人類有其所處環境依據概括化,在他們之間別以近似、不同。這些比較的作法和概括化成了基本的方式。比較的分類嘗試以得的大量資料和少許依據原則去得到要構成的結論。往往單一原則僅是「相似點」同系 類比用作比較的方法。

 

不同社群把注意強度的不同等級注意在不同的環境細節中,同時每個社群產生的概括化法則也只能適用於個別的自體。「共同感受」需要有個界限。共同感概括化的集成包括了任一群體的百科式的知識圈。關於個體依過去體驗形成的概括化。另方面無論是就現代中國的風俗習慣或是西方中世紀的風俗習慣的研究,也是依據當代共同感知的資料來作比較分類。

宗教學研究上嘗試以科學的比較方法是在十九世紀末開始這些早期的學者以特定的宗教傳統之歷史學的或哲學的生料進行比較的研究,至今仍有這類研究的流佈。

 

作者提出史密斯Jonathan Z. Smith時常被提及的名言:宗教是學者比較與概括化的想像行動中的創造物。想像中的宗教」意謂了任何在比較合理概括化缺席下的宗教研究都可能是學者的發明。這樣的比較宗教學者在宗教性資料取得的態度上,不排除深受其文化背景之影響下形成作法。進一步地說,若對於此比較概括化之方法上的不理解,只是著重於資料取得之特殊的印記(因其社會文化的偶發性產生的),強調資料的不同點,則在比較方法的理論上是有缺失的。

 

早期在宗教比較的研究上著重於在不同的宗教裡找出「相類似點」,但從其研究中我們可以了解,其比較下的產品,根源自護教立場的內涵。假想了取自不同宗教資料的簡約化。也有的是依賴學術界的比較研究成果,而不是從透過理論從實際研究建構,資料的有效與否卻不在其考量,如此的研究則不免為學者「詩意的捏造」了。

 

 

 

而如部分學者強調研究裡觀察主客體的差異,突出不同文化的異同點,如此也會讓學者局限在研究對象的各表其述。在取得研究資料同時,不可忽視「歷史擴散」原則,及「人類心靈體」的不約而同的表現,認定之間必有相關進而籠統混合對應,將導致比較宗教研究上的問題。

 

當代的比較學者受科學概括化的影響,著重在尋求所以形成理論之解釋上,能否對應一致的基點。作者透過多位學者在此研究領域的學術貢獻(D. WiebeL. H. MatinPoole),提出比較研究應將重心放在建構理論和比較模本,方可避免比較研究上的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