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的思索筆記 05 - 原子學派及畢達哥拉斯學派

2009061010:00

  

原子學派及畢達哥拉斯學派之觀點

1Leucippus 路齊波 及其同伴 戴莫克利圖說:萬物之元素為充實與虛空,一個稱為有,一個稱為非有。

 ♦ 有人說:不同之存在物體的差異在三:形狀,秩序,和位置。亞里斯多德指出路齊波及戴莫克利圖或者他們談到的論點 ► A和N 及Z三個字的組合之差異:A不同於N在於形狀,AN之不同於NA在於秩序,Z之不同於N在於位置。但亞里斯多德認為他們並未探討變動(變動而產生了差異)的問題 - 它從哪裡來?以及如何存在於事物之中。亞里斯多德批判這些思想家把問題關鍵給粗心大意地放過。

2 他且批判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人透過研究數學,並以為"數"是宇宙萬物的原理,堅決認定"數"帶有正義的屬性(如同神的屬性),同時也認為"數"也可以視作靈魂和理智(理性),當然,不免也用來預測命運,因為"數"也是命運的符碼,這種種數的學理,竟成了畢氏神學的基礎,不免過於大膽及粗率,我以為亞里斯多德是針對畢氏等人迷信"數"的現象而忽略了更深層的本質,所以才有苛刻的批評。

 不過,畢達哥拉斯學派由這些因素進而形成了一個類宗教團體。宇宙萬物就是數的變化。 畢達哥拉斯學派從萬物觀察裡發現了黃金比例,的確是一個神奇的發現。他且認為奇數是善良的,偶數是邪惡的。

 蜂巢中雄蜂和雌蜂的數目比是1:1.618,
 鸚鵡螺每圈螺旋直徑跟下一圈的比例也是1:1.618,
 向日葵種子以逆螺旋方向生長,內一圈跟上一圈直徑的比例是1:1.618,
 這個比例萬物皆合,健美的人也是:
 頭頂到地板的長度除以肚臍到地板的長度,是1.618,
 肩膀到指尖的長度除以手肘到指尖的長度,是1.618.
 由此而推衍"萬物皆數"的神學,似乎可以算是"唯物神學"的開端。

 畢氏是公元前6世紀的哲學家,他和門人研究過正五邊形和正十邊形的作圖,因此可斷定當時畢達哥拉斯學派已經掌握了黃金比例。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索斯第一個系統研究了這一問題,並建立起比例理論。公元前300年前後歐幾里得撰寫《幾何原本》時吸收了歐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進一步論述黃金比例理論,成為最早的有關黃金比例的論著。中世紀後,黃金比例被義大利數家帕喬利稱中末比為神聖比例,並以此著書立說。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也稱黃金比例為神聖比例。但世間也有不合於此比例者,大概皆被視作是失敗的受造物了,或是惡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