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1886年8月20日生於德國,1965年10月22日逝於美國。田立克是一位新教神學家、新正統神學家、新保羅主義者並且經常被認為存在主義神學家,甚至被視為美國的存在主義者的代表人物。
田立克-存在主義神學美國存在主義哲學代表
田立克從未刻意強調或否認自己深受存在主義的影響,就他看來,存在主義是一種對於生存處境的真實描述──存在主義者的精神乃是完全合理的,因為人生的現實困境正如他們所觀察的那樣。在有神論存在主義者的視野中(無論是一神論或多神論),真正要緊的並非強調人類存在時與生聚來的那份焦慮或是虛無感,而是人類能否擁有勇氣對此困境有所回應。田力克稱那些人類所從事以證明人生具有價值的嘗試為「存在的勇氣」。-這種人類面對虛無人生處境時所選擇的回應態度,證明了人類具有某種高於動物性的特殊品格,這種品格被田力克稱為「存在的勇氣」。他又稱那些人類對於道德的、倫理、個人品德的追求為一種「關懷」,而宗教是一切關懷中的極致,由於這高尚的行為需要最大的勇氣去跨越理智的界限,故名之為「終極關懷」;而基督教──尤其是新教乃是「終極關懷」中的最大者。
晚年田力克主張各宗教之間應進行對話,尤其是基督教神學家與佛教佛學者間的對話。這是因為田立克瞭解到佛教學說的內涵並沒有在「終極關懷」的定義中輸給天啟的基督教或新教神學。更有意義的是,存在主義與佛教最精華的思想「空」、「人生是苦」等思想乃是相通的,存在主義並不會更不適合用在佛學的理論上,事實上,佛教也就是一種存在主義的宗教。田立克的存在主義神學如今也被佛教徒所引用,今天的佛學研究者也使用「宗教是終極關懷」的概念回應理性時代對於宗教的批判。
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洛.梅乃是田立克在協和神學院的學生,其一生保持對田立克的景仰及對其思想維護。梅是美國的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因此田立克經常被視為這一支存在主義論者的源頭。
●著作書目
《歷史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1936
《清教徒的時代》The Protestant Era, 1948
《動搖了的基要真理》The Shaking of the Foundations, 1948
《系統神學》全三卷
Systematic Theology, 1951–63 (東南亞神學院協會翻譯出1、2卷)
《存在的勇氣》The Courage to Be, 1952
《愛、力量與正義》Love, Power, and Justice, 1954
《聖經宗教與對終極實在的追求》
Biblical Religion and the Search for Ultimate Reality, 1955
《新存在》The New Being, 1955
《信仰的動力》Dynamics of Faith, 1957
《基督教與世界宗教的相遇》
Christianity and the Encounter of the World Religions, 1963
《我對於絕對性的追尋》
My Search for Absolutes, 1967 (posthumous), Simon & Schuster 1984 reprint
附註:
保羅.田立克大陸譯作保羅.蒂利希,但是「田立克」一名乃是經Paul Tillich本人選擇出的三個(對他而言)容易書寫之中文字──要以做為其中文名字的,華語世界的神學研究者不妨尊重其意願延用「田立克」一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