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相對論之五:生之慾 V.S. 死之懼 01

2009031310:00

生之慾與死之懼,我們不常掛在口上,但深入心中,乃實質存在的一體兩面。於人性而言具無比巨大的影響力。無法逃避或以漠視的人性本質。生之慾是可歌頌的,這是因為任何生命的形成到誕生,經歷呵護的過程,必須足夠強壯才能突破層層關卡得以成長。事實上當生命降生後,即不斷地面對死亡的威脅,一個不小心即落入死神的陷阱之中。生之慾和死之懼以正比例的態勢對峙著,也共生著。

  生與死在人有限的時間裡綁在一起,生而久時,死即近也。人既已生即注定往死移動,就像一條平均了的生命計,當生的指針超過了總量的一半,距死也就逐漸靠近,平日我們都諱言死亡,可是死神的影子隨時日遠去終究越來越明顯的,不想面對,也不會消失不見。

  貪生怕死是一般人的通性。捨生就死除了面臨大義的抉擇才會發生的,在人性中本來就沒有這回事。人生而求發展而非求毀滅,這才是真正的生命特質。那些不想生而求死的例子畢竟非凡。平凡的生命,在不能求得生的發展,才會有放棄求生的念頭,轉而趨死。這乃是情非得已。凡夫俗子的人,只能就踏實的生命軌跡循序漸進,幸而終其天年的,經過幼青壯中老而七十古稀後衰蔽死亡,就算順利走完一生。

  迷戀人間助長生之慾,反之就可以除卻死之懼嗎?不一定如此,有可能是生而失趣無望,於死亡就麻木不仁,有人真的不怕死,也許他的心早已走過死亡的幽谷,不戀生不懼死。順利富貴之人通常比平常人更怕死,因為死意味著即將一無所有,在最後時刻不得不拋開一切,勇於接納死亡及一不可抗拒而逐漸平靜於此注定之宿命。

(先發表,容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