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教育是什麼? 如何推動創造力教育? - 分享

2009112410:00
 根據高雄大學校長黃英忠博士指出,探討創造力可先思索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
創造力究竟是什麼?
- 所謂創造是指發明或製成前所未有的事物,因此所謂的創造力就是指發明或製成前所未有事物的能力。這是科學主義抬頭後的現象,在 17至 19 世紀之間,創造力幾乎和藝術劃上等號,只是到了現在,創造力擴大到與科學的發明技術連在一起,所謂創造就是學藝術或理工的人才有的能力,在其他背景 - 如文、商、法,沿用舊法而少有革新的人,怎麼可能會有創作?黃博士認為,創作比藝術和理工的範圍大得多,只要是有獨到的見解,而在行事的行為不止於重複、模仿或陳述曾有的觀念或創作形式,提出了屬於自己發展出來的事物,這就是創造。

 第二個問題是,
創造力是先天造成的或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如果創造力是先天的,則創造力教育便不成立,因為後來的教育對先天決定論不會有什麼幫助。但許多專家學者發現,創造力仍然是可以培養的。可以透過創造力教育,提升個體的創造力,即只要有方法則每個人有可能成為某領域創新的專家。

順此學理,我們接著思考第三個問題:有效的創造力教育的內容及方法到底是什麼?

 以下引用張麗華教授在98年7月於新竹縣創造力教育研習營講授內容,作為這部分知能的探索參考:

創造力教育
 - by 張麗華

你是教知識?教技術?還是給思考,給能力? - 教師的角色
學習一定是老師口沫橫飛知識性的傳授嗎?老師的角色應該是規劃者,情境提供者,讓學生透過體驗,拋出問題,使其自我學習,再參與團隊討論,著重問題思考、解決、分享、正確表達與作品呈現的美感與創意。
學生的學習變成主動,才有可能轉化為他們自己真正的能力﹗
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可以解釋為一種能力,創造力的意義涵蓋了創新與創意的表現。創造力是行為、構想、或成品的創造思考能力,涵蓋六種能力敏覺力、流暢力﹑獨創力、變通力、精進力及表達力;在情意表現則是好奇心、冒險性、挑戰性、及想像力。因此創造力,是創新或創意的『實質表現』,可表現在行為歷程、實務作品中,而不是僅僅概念性的想法,或者是不能被實現的創意。
創造力的第一項關鍵特徵是—「動機」
創造力的另一個關鍵特徵是—「激勵」
創造力的第三項關鍵特徵是—「醞釀」
創造力的第四項關鍵特徵是—「協同」
引發創造力的教學步驟:探索→實作→反思→創新

創造力的重要性
21世紀是知識經濟與科技快速發展、全球競爭的時代,培養具創造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才能開創新視野新思維,提升國家競爭力。根據很多專家學者的研究發現,創造力是可以在後天培養的。換言之,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有效的創造力教育,使個人創造力提升,這實在是個令人雀躍的答案,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創新的專家,人人有成功的機會。
(一)求新求變的畢卡索
少年寫實時期
很多人跟我說看不懂畢卡索的畫,如果你到巴塞隆納的畢卡索美術館觀賞他早期寫實的作品,就沒有這種疑慮。這位位1881年出生於西班牙南部馬拉加,幼小時期就顯露了對藝術的興趣,加上美術老師的爸爸技巧式訓練,以及十四歲後遷移到巴塞隆納受學院的薰陶,他年青時期的作品,都比照相機還寫實。
少年時期,畢卡索喜歡以親人、鄰居為繪畫的對象。「母親肖像」,就是他媽媽小寐的時候,用粉彩筆快速畫成,洗鍊的筆法抓住了媽媽閉眼、寧靜安詳的樣子,白色樸素的上衣,輕輕柔柔的,顯示了母愛光輝的一面,也看出了藝術家與母親親密的關係,畢卡索往後的簽名,一直採用母親的姓氏。
「科學與仁慈」精湛的繪畫技巧,為他獲得生平第一枚金質獎章,左邊的醫生由他爸爸裝扮,正在測量病人的脈搏,代表「科技」;床的另一邊站著一位修女,抱著一個小孩,一手端湯給病人喝,代表「仁慈」。維妙維肖的寫實手法,獲得評審委員的激賞,但是完成了這一幅,畢卡索就告別了學院傳統寫實的作風。
藍色時期
畢卡索二十歲剛到巴黎,沒錢只能住在貧民窟,冬天天氣很冷,為了取暖,曾燒了自己的素描和水彩畫,後來他的好友卡薩吉馬斯因為交女朋友不順利自殺,對他的打擊非常大,是畢卡索走向「藍色時期」直接動機。他捨棄繁雜的部分,以藍色為主調,加強哀傷的情緒。
粉紅時期
藍色的表現手法,似乎感動了人心,作品開始有了賣相。他生活逐漸好轉,搬離了貧民區,又交了女朋友,調色盤由冷酷的沈滯的藍色調,轉為溫柔的粉紅色調,這時期畢卡索畫了很多馬戲團表演的賣藝者。他說:「我欣賞小丑,他們把歡樂獻給觀眾。」他的畫快樂多了。
早期立體派
雖然藍色、粉紅的畫讓他年紀輕輕聲名大噪,但是他去不因此自滿,25歲的有一天他好奇參觀了「人類學博物館」,被非洲雕刻給迷住了,從此收集一堆黑人面具。他花了好幾個月,畫了809張草圖,「女人胸像」是其中之一,畢卡索創造了立體派的第一件作品「阿維濃的少女」。
顛覆長久以來傳統的透視觀念,用多視點觀察對象,將不同角度的造形整合在畫面上。加上受塞尚觀念影響,把物體簡化成球體、圓柱體及圓錐體來描繪,因此不重視描繪物體的外在表象,對「造形」有更主觀、更自由的創作空間。
分析立體派
不過好戲還在後頭,畢卡索又有新點子,又開始嘗試新的畫法,把畫面分割成幾何形狀,再將每件物品的每個角度重新排列組合,是為「分析的立體派」。到底他畫的是什麼碗糕?如果你想在分析的畫面上尋找形象是徒勞的,「分析的立體派」畢卡索追求的是形與形的重疊,線與線交錯的趣味性。
綜合立體派
綜合立體派嘗試用日常生活中的壁紙與報紙,甚至拼貼紙板、木板等實物。這樣大塊面組合、構圖,空間感更趨於平面化。
新古典主義
34歲應邀到義大利為芭蕾舞團設計服裝、布景,在義大利旅遊了三個月,被古羅馬巴洛克的雕刻、建築所吸引,又邂逅了他的第一任太太俄國來的芭蕾舞者歐嘉,把古典藝術的風格帶入他的畫面。長子保羅出世,畢卡索畫了許多母與子的系列作品。


格爾尼卡
1937年佛朗哥指揮德軍轟炸了西班牙格爾尼卡小鎮,一夜被炸為平地,死傷無數,人在國外的畢卡索知道後,馬上日以繼夜的提筆,以黑灰白為主色的巨幅畫作「格爾尼卡」表現了藝術家對戰爭的暴力和野蠻的憎恨。畫中左邊抱著死嬰哀嚎的媽媽,死掉的士兵還執著斷劍,還有驚慌狂跑的群眾和馬匹。這張巨幅的畫作原本放置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畢卡索死後,依他的遺願,送回西班牙永久收藏。
多樣媒材創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畢卡索帶著新的女朋友到法國南部住,除了畫畫也作雕塑,這時期又添加了一對兒女,畢卡索常陪著孩子玩,也畫下他們的樣子。而且他也開始接觸了陶藝,大量作陶盤、陶罐等創作。
畢卡索不只是畫家、陶藝家,他也創作了許多青銅雕塑作品,還拿身邊現成材料製作。作品「山羊」的胃就用籃子填充,兩個陶杯當下垂的乳房,樹枝當角和鬍子,舊罐頭當胸骨…他廢物利用,化腐朽為神奇,都是些充滿風趣、幽默的藝術品呢﹗
很多人不懂他的畫,他並不在意。他說「為什麼你一定要了解一張畫?你為什麼不去了解鳥的歌唱?不去了解花?了解夜晚?我畫,是因為我高興,我非畫不可。如果你等著我告訴你,藝術是什麼?就算我知道了,我也不會告訴你!」
到了晚年的畫風,誠如他自己所說的,窮其一輩子追求到如孩童般純真的筆法境界。畢卡索去世前還在畫畫,也許92歲高齡,對一個創作者來說是上天的恩賜。天才畢卡索,他永遠的求新求變與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帶給世人無數多元的觀察空間與想像力,在歷史上少有人能出其右,這也是最令人最佩服的地方!
觀摩畢卡索現場創作紀錄影片談創造力
心得與回饋(二)
老文化 新創意
「創意就是競爭力!創意經濟的基礎是那些使用自己的想像力、夢想和幻想的人。」英國創意產業之父John Howkins表示。21世紀,文化不再是有如鎖在博物館內充滿距離感的古物,透過創意的加值與以人為本的設計概念,結合行銷管理與通路經營,「文化創意產業」將取代電子業、製造業成為21世紀最熱門的產業。
文化創意即是生活,凡如生活當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皆是文化創意產業,在保有區域性、地區性的特質與文化資產下,發揮其創意。在全球這股文化創意的浪潮中,各國紛紛嶄露頭角,日本以時尚成為亞洲的新指標、韓國以影視抓住世界的目光、泰國以旅遊號召世界的旅人,而台灣就是以居家精品打動每個人的心,近年來陸續在國際發光發熱的台灣原創品牌,如清庭、彰藝坊、安達窯、八方新氣、琉金穗月、璞園藝術坊、頑石創意、陶作坊、琉園等…大幅提升了台灣設計在國際的能見度。
文化創意 vs 體驗分享 - 心得與回饋
 創造力不僅是天才具備的本能,它可以透過教育來達成,也可以透過自我進修-自我學習以充實此項能力,天才是什麼?是一份靈感加上九十九份努力形成的。可見努力而點滴形成的力量,隱藏蓄發成為創新的能量,中國歷史之湯《盤銘》銘文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妨視作創造力教育的先覺思想,時時保持推陳出新的革新想法,累積進步改良的經驗,便能力促活力嶄新的創造。